二○○三年空调业将走向何处?
2002年11月1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新的制冷年度才刚刚开始,空调业内的各路大军就已经调兵遣将,意欲鏖战新的市场。中国空调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群雄混战之后,2003年又会走向何方?
技术创新、价格战两大流派
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将会是空调大洗牌的一年,从2003年冷冻年度第一个月来看2002年9月,空调业两大流派已非常明显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技术创新流派与价格杀手派。
技术创新流派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以技术来细分市场,针对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种流派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优势是:有亮点、有卖点、有市场的拉力,较为规避无序的价格战,技术创新流派能否引导2003年的市场很难预料,但其推出的新技术、新功能必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旋律。
价格杀手派特点是:有价格优势,会炒作价格并利用价格吸引消费者。这种流派在市场表现出的优势是:有冲击力、有人气、易上量、客户的推力大。这种流派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规模销量。否则要么被质量绊倒,要么被亏损拖垮。两大流派拥有各自的消费群体,都有发展的空间。尽管表现上分道扬镳,但最终的发展应该殊途同归。
土洋品牌全面对弈
洋品牌实行本土化。夏普、日立、松下、三洋等日本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大打亲情化这张牌。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三星认为中国已不再是低价商品的市场,而是与欧洲和中东市场一样,于是也入乡随俗,推出了设计先进的数码中央空调系统DVM等等。由于市场份额的提升,让洋品牌们更坚定了走本土化的决心。
同样,国产品牌也实行国际化。国产品牌已经意识到走出去的必要性。除了出口稳居第一并已实现国际化的海尔外,美的空调宣布2003年将向出口100万台冲击。洋品牌的走进来与国产品牌的走出去,可以说是中国空调市场日趋成熟的表现,在WTO搭建的平台上,是资源和文化的整合。
二线品牌生存之争
一线做品牌。三线做产品。2003年最难过的恐怕是二线品牌了,他们面临着上下两面的夹击,处境尴尬。论技术、服务没有一线品牌有实力,论价格没有三线品牌低廉。在一线品牌纷纷调整自己策略,三线品牌孤注一掷的同时,二线品牌要在2003年的空调市场挺直腰杆,恐怕要费一番力气了。一线品牌策略的调整与高新产品的推广、二线品牌起伏不定的无奈和三线品牌的低价冲击,2003年的空调市场必将变数多多。但无论怎么变,消费者永远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永远喜欢满足自己需求的新产品。
--摘自《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