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缺乏、新技术落后 国内空调危机四伏
2004年04月2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变频,中国空调整合的新动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韩作樑、中标节能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中国消费者协会研究室主任丁世和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空调业目前正处于低层次产品的价格竞争阶段,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这种危机如果持续发
展将导致整个行业难以为继,也无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消费者大面积使用低质高耗的定速空调,既不能提高生活消费质量,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将进一步加剧当前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整个中国空调行业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应尽快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转移,从盲目的规模扩张向追求效益提升转变。根据课题组的研究,专家指出,变频节能技术将成为市场主导。
市场潜伏着危机
据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调查,中国空调业目前全部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000万台,2003年产量近4500万台,比2002年增长了43.54%。由于占有率驱动,中国空调的产能正在进行新一轮扩张,许多巨头豪情万丈“跑马圈地”,欲以低层次的产品延伸挤压市场空间。但是由于国内市场已进入稳定期,整个空调业产能已远远超过市场的需求。
据此,课题组认为,目前的中国空调产业潜伏着极大的危机,某种意义上说,已到了战略抉择的生死关头。
危机一:核心技术的缺乏和新技术应用的滞后,已导致中国空调产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推动一个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动力始终是技术。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空调企业平均技术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2%,远低于国际领先企业5%-10%的水平,这直接导致中国空调企业陷于低水平的价格战,技术水平低下,产品创新能力薄弱。不过,课题组本次实地调查,从海信空调身上看到了希望——海信空调每年均拿出5%以上的销售收入作为技术研发经费,长期追踪世界先进水平,已掌握了变频技术的部分核心知识产权。
危机二:规模急剧扩张,路在何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空调企业的合计产能在2004年将达到6000万台,远远超出市场的需求全球每年空调产品的需求量也只在5500-6000万台左右。这种以低端技术产品延伸产能的急剧扩张,将导致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能力的下降。
危机三:空调企业对价格竞争过分关注,导致整个产业陷入微利和亏损的状态,透支社会资源,而无力进行技术升级,打造完整的价值链。长期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已危害中国空调企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体上损害中国空调产业的竞争能力。商报记者 常怡 J028
相关链接
变频节能成为行业动力
与会专家座谈认为,现阶段推动中国空调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是变频节能技术。节能作为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对中国空调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世界空调产业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结合中国空调产业的实际情况,与会专家指出,变频节能技术是推动中国空调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作出这一判断,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第一,变频技术成熟,产品可靠性高。第二,消费环境日趋成熟,消费者希望享用舒适性高、节能性好的变频空调。第三,利益模式成熟,能给消费者带来现实的利益。根据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在海信、海尔、新科等空调企业的推动下,消费者对变频空调的认识程度正在加深。据相关检测机构简单的计算表明,一台变频空调在正常使用下,每年能够为消费者节省200元左右的电费。空调一般的使用年限在3-8年,如果选用变频空调,则可为消费者节省使用费用600-1500元。
信息来源:北京现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