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立2003年空调压缩机销量将超过700万台

2004年01月1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以引领空调“芯”时代而闻名天下的上海海立(集团)股份公司,成功实施“一业特强、多元发展”的战略,预计2003年空调压缩机的销量将超过700万台,其中,直接出口和配套出口机种占22%,新机种占75%。 这个数字是2003年全国年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全球总销量的14%,名列国内第一、全球年总销量的前三位。海立股份管理层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披露:海立股份登顶世界空调压缩机业已为期不远———压缩机的年产能力可望达到1000万台! 靠自主开发技术打天下 靠自主开发技术打天下,海立股份对这点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海立股份以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为骨干,不断创新发展,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制造的规模、机种、品质已超越了老师———日本制造的规模、机种、品质。 海立股份控股75%的上海日立刚起步时,属于依样画葫芦阶段。只有7个机种,完全依赖日本技术,而且材料大量靠进口,每台压缩机价格要卖到1000多元。虽然当时产销形势很好,但海立股份认识到,不掌握核心技术,赖以生存的引进技术很快将变得陈旧。 客户化设计的市场呼声,促使上海日立进入自主研发的崭新阶段,独立研发的新1.5匹SL系列高效节能空调压缩机成为2003年市场主导产品。紧紧跟踪世界制冷工业前沿技术的海立股份,近年来开发新品230多种,取得核心技术专利69项,滋润和支撑着主业的发展。 在上海日立,职工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对标”,也就是把自己的生产指标与国际先进企业该道工序的指标作对照,迎头赶上,做任何事都瞄准世界一流水平。 有一个统计数据非常令人振奋:上海日立售出的2000多万台压缩机,场外不良品率保持在万分之二点五以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立股份的一位领导说:“海立股份的成功,回答了人们一个疑问:学习引进,未必丧失自我,善于学习创新,同样能后来居上。” 实施资本运作做强做大企业 短短的10年,全球空调压缩机产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海立股份等7家年产能超过200万台的工厂,还有4家年产能超过100万台的企业。全球空调压缩机的年需求量在4200万-4500万台之间。可以说,世界空调压缩机产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中国成为空调压缩机的世界制造工厂。 对此,立志“打造行业英特尔、争当全球供应商”的海立股份,尽管凭借规模、技术、品种和管理的优势,日益成为冷冻空调的技术先驱,国内同行业的龙头老大,但始终保有忧患意识,在做大做强上不停步。他们成功实施资本运作,瞄准时机,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外商投资者拥有的森林电器50%的股权。被收购后的森林电器由原先的冰箱压缩机转产为空调压缩机,不仅盘活了冰箱压缩机的资产,年增产空调压缩机180多万台,而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从而确保了海立股份更加牢固地坐稳龙头老大的位子。 多元化经营格局已经形成 2003年12月3日,日本电器巨头日立制作所与海立股份再次携手,在上海青浦合资设立汽车用起动电机制造销售基地———日立海立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双方注入资本2100万美元,日立出资67%,海立出资33%。新公司计划在2005年1月开始生产,2007年年产汽车起动电机达到300万台,年销售额将达到5亿元左右。此举标志着海立股份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 海立股份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空调压缩机主业的成功,为海立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以相同的技术进入不同的制造领域,尤其是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海立股份做大做强压缩机主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今,海立制冷、海立电器和海立电装三大产业板块已经形成。其中海立电装与日本日立合作,正在开发汽车前端模块、汽车门板等塑料组件,并将研发汽车起动电机、汽车空调压缩机等。 上海市经委有关人士表示,海立股份成功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新领域,必将成为海立股份多元化发展的里程碑。已与国际跨国公司共舞的海立股份,正全力为实现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的远景目标而大步挺进。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工业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