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热企的去留 就应取决于百姓口碑
昨天,沈阳市铁西区的金辉佳苑小区4栋居民楼从1楼到9楼,还没有暖气。供暖公司说,正在加派人手检修管线。居民对此质疑:“要是提前几天打压上热水,早点发现问题早点查漏维修。供热期不就可以正常供热了?”
这家供暖公司出现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前年(2008年)采暖期的11月30日-12月6日,在沈阳市各区及供暖单位投诉汇总中,它是投诉率最高的供热企业;去年采暖期中,它也曾经因供暖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批评。
根据上一个采暖期出现的问题,今年沈阳市加强热源改造和建设,并确定了59个重点整改区域,全力使居民过上温暖的冬天。经今年大力整改,占沈阳市供热面积三分之一左右的惠天、惠涌两大供热企业,都投入了上亿元的巨额资金,用在锅炉设备、供热老化管网、进户管网、系统升级改造上面,为提高采暖质量打下坚定基础。
截至目前,经过整改的大型供热企业整体运转良好。而最大的焦点问题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供暖企业,“等靠要”思想严重,反映到昨天的新闻中,就是不思进取,总是指望政府拉一把,救济一些人财物力才可能渡过难关。比如,连锅炉工也需要供热办指派增援。
沈阳市领导曾经表示,全市320家供热企业,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应该按要求把供暖工作做到位,都得给老百姓干实事,否则就要退出沈阳供暖市场。在今年的采暖期里,对于供热质量好、信誉等级高的单位,要给予重点扶持;对供热质量差、无信誉等级的单位将逐步取缔供热资格。在上一个供暖期,就有5家供热单位被清除出沈阳供热市场,原因就是市民投诉集中。奖罚分明,优胜劣汰,让老百姓的口碑决定一个企业的去留,相信如此竞争机制会促进供暖企业自省自警、自立自强。
我们认为,弥合部分供暖企业与采暖用户信任裂缝的关键办法,就是解决供暖企业体制上“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不能让个别企业总是挑肥肉吃,却把责任与风险留给政府与公众。供热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做好供热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确保老百姓温暖过冬是必须履行的职责。“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供暖企业的负责人当牢记这条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