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空调大盘点:几家欢乐多家愁
2003空调年可谓是多灾多难,库存高压、材料涨价、非典捣乱、天气不热等等各种利空消息接踵而来,空调业今年遭受了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空调厂商在惊呼老天的同时,为了更好的生存,不得不殚精竭虑,拼死一搏,最后的结局毋庸置疑:勇者胜、强者胜。
三大劫难设困境
今年空调业遭遇的第一劫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空调市场开局就面临着近700万台的库存压力。虽然经过了空调厂商的奋力调整,在旺季来临之前,空调行业还是面临500万台左右的库存压力。
第二劫就是非典。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空调业在销售旺季开始的时候就笼罩上了一层阴影。虽然空调厂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生产出一些所谓有杀菌功能的健康空调来策马救市。但由于生产、研发、销售上都比较匆忙,健康空调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加以衡量,而且健康空调推出的杀菌功能对于能否杀死SARS病毒更是无从考证。因此健康空调在非常时期也没能拯救空调市场疲软的局面。
今年年初开始,进口钢材价格上涨30%以上,而国内替代品上涨了60%。不仅如此,其他原材料价格也全面上涨,铜每吨上涨27%,铝上涨8.8%,空调主要部件压缩机的成本因钢材涨价增加了15%—20%。一台合格的1匹空调,因为材料上涨,其成本增加10%以上。由于今年空调销售难以旺起来,空调厂家不可能通过提价的方式来转嫁成本。空调成本上升,销售价格却下降,使得空调的利润进一步萎缩。此为空调行业的第三劫。
几家欢乐多家愁
记者在多日的走访中,所见所闻大相径庭。今年空调市场的总体特点是几家欢乐多家愁。
由于去年的价格战使一线品牌格力、美的等身陷尴尬处境,今年他们对此早有准备,并率先发动攻势。如此在空调淡季就将产品价格大幅下调,完全打压了三线品牌有可能在旺季发动的价格攻势。再加上非典以及乐华等一些往日辉煌的品牌颓然倒地的影响,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取向。为了健康,为了长久的安全,选取有保证的品牌别无选择。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在整个年度中,一些往年活跃的品牌在今年几乎没有动静,其销售自然是一落千丈。据去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大小小的空调品牌近400个,然而能真正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也就是几十个品牌,其他几百个“杂牌军”集少成多,其销量自然不可小视。去年全国1500万套的销售量,粗略估计,这些小品牌的空调至少占20%,或者更多。如此算来,在今年市场的打压下,这些小品牌让出来的空间也确实不小,300多万套的一块大蛋糕被几大品牌瓜分。此消彼涨的结果帮了强势品牌的大忙,在今年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销量不跌反涨。据各厂家最新提供的数据,截止7月中旬,格力、美的、奥克斯三大品牌的销量已突破200万套,海信、科龙也突破了100万套大关。而往日比较活跃的一些二三线品牌在沉默中忍受沉重的库存和生存压力,何去何从成了明年他们的生死抉择。
价格派和价值派之争
总结过去,还有一个焦点就是价格和价值派别的市场回溃在空调领域价格和价值之争由来已久,因为多年前空调的价格高高在上,为了走进千家万户,降价是大势所趋。所以多年来,价格战连年不断,价格派曾一度占了主导地位。经过几年的争战,空调价格成了“白菜价”。在行业利润急剧下滑的逼迫下,人们不得不把目光再转回到价值上。今年特别是非典给空调业上了一堂教育课:空调究竟要给消费者带来什么?这一契机造就了今年空调价值派的崛起。
综观空调市场能够代表市场走向的几大品牌,格力、海尔、海信应该归结于价值派,美的、奥克斯、科龙归结于价格派。格力今年也与往年不同,在高呼价值战的同时,不忘涉足价格战,其几款低价机杀伤力极强。海尔今年主打高端氧吧空调,歪打正着,非典帮了大忙,销量一路飘红。海信今年铁了心走自己变频的路,其顽强和执著显然感动了消费者,据其总部提供的数字,其销量突破100万套,其中变频机占了70%,他们说是奇迹。价值派今年可谓是名利双收,相同的销量,却是不菲的回报。
价格派今年似乎少了一些锐气,他们的口号是适度利润下的最大规模。美的前几年一直在价格和价值之间徘徊,今年他们彻底加入价格战的行列,在去年年底和今年5月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价格战,声势夺人。奥克斯以价格战起家,在今年频频发力,市场收获颇丰,200多万套的巨量也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奇迹。科龙与美的相似,今年侧重于价格之争,康拜恩的低价冲击,让科龙站了不少地盘,经销商从中也获利颇丰。
总之,今年价格派规模不小,但利润似乎远不及价值派。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更大的利润,可以预计明年将会有不同的价格杀手转向价值之争。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