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绵绵解析“亚洲模式”
2002年03月1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一位北京的消费者来到海尔专卖店,想买一套海尔音响。当了解到海尔不生产音响时,叹息一声,遗憾地走了。这声叹息很快反馈到海尔高层,于是一项调查很快展开,结果发现,许多消费者想在海尔买到海尔并不生产的产品。
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讲的这个小故事,就是海尔与日本三洋建立竞合关系的背景。这种竞合模式,因其是在亚洲首先发起,被三洋称为是“亚洲模式”。
杨绵绵说,这件事让海尔看到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对海尔来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最重要的事,但海尔又不可能去生产所有的产品,于是与世界优秀企业建立竞合关系的创意由此产生。杨绵绵通过这件事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国际化之路有许多种走法,关键要创新出适合自己走的路。
按照传统的模式,企业到国外去发展,离不开建厂、建网络、并购企业等等模式,但这种常规做法,效益也常规。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的关键就是速度。
而竞合则可以和对方一起获得市场竞争所需要的速度。用杨绵绵的话说,渠道已经建好了,你不需要再费心费力地挖渠道,只需把船放到水中,就可以迅速到达彼岸。事实正是如此,海尔与三洋成立合资公司后,海尔很轻松就迅速进入了日本市场,而三洋也用海尔的网络,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对海尔来说,这一声叹息引出的竞合模式,真可谓一举数得:海尔销售网络中,增加了海尔不生产的优秀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可以通过竞合对象的渠道,迅速地推进国际化进程;更重要的,海尔现有的数万个营销网点,可以进入分销领域,成为一个社会化的网络,这样海尔将增加一个潜力更大的服务产业。
用户叹息之事可能很多,为什么只有海尔能抓住这一声叹息并创新出“亚洲模式”?杨绵绵代表的一句话道出了缘由:“海尔认为,一个企业如果有一天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对手所淘汰的,一定是被用户所抛弃的。所以海尔会对用户的一举一动都在意。”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