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探求节能减排治污路径 热泵是其一
路径之一:积极推进农村民营企业的节能减排治污工作
1、按照“三调四严”方针,把好优化产业结构关。按照建设生态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调四严”方针。对农村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把好优化产业结构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建设项目一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建设项目“过滤”出去;新、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备;对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及水环境质量超过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设具体范围,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总量的建设项目,用果断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污染,不欠污染新账。
2、对污染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一是对农村企业的减排治污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是化工、印染、电镀和污水处理厂,对他们的污染物、污染量、污染后果做好台账和评估,实施环境监察全覆盖。二是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远程监控。各辖市、区要进一步排查污染源,对易发和存在隐患的尽可能实行监控,扩大监控范围,提高治污效果。三是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污染企业,既要求企业自查整改,又组织监察人员突击查,特别是对群众举报反映的偷排情况,接到举报就上门检查,对某些环境敏感区域要组织24小时巡查。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农村企业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清洁生产审核,以取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要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钟楼经济开发区已在全省率先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09年武进高新区、经发区也已正式通过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考核验收。
路径之二:着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节能减排治污工作的认识
1、着力提高县区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对节能减排治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县区、乡镇领导干部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治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狠抓落实,力争收到实效。
2、农村党员干部要做节能减排治污的带头人和监督者。村党组织的书记和民营企业党员业主,要做节能减排治污的带头人,有污染企业的党员业主要从党性的高度自觉遵纪守法,不偷排偷放,不为达到个人利益和小集团的利益而损害群众利益,不违反社会公德。广大党员要当好减排治污的宣传员、监督员。
3、农村居民要把节能环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农村居民是节能环保的最大受益者。一要提高对节能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在种植、养殖、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自觉确立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在生活方式上积极支持配合垃圾集中清运,做到卫生大家动手。三是“三清一绿”成果要大家维护,优美环境大家享受。
路径之三:大力发展和推进沼气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建设工程。常州共有畜禽养殖场点近600多家,建沼气的仅100处,仅占1/6,目前看来推进空间还很大,力度还需加大,今后凡是新审批养殖场,都要配套建设沼气装置。
2、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沼气工程。由镇、村统一规划,以有条件的集中居住小区和自然村为单位进行推进,在有条件的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和自然村,建大型沼气工程。
3、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沼气运用。2008年常州农村建设了280户沼气户,2009年又新建500户。在继续推进农户建沼气池的过程中,既要做好技术指导,也要对农户自建采取奖励政策。
路径之四:进一步抓好并有效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1、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示范镇,扩大秸秆还田面积。2009年,常州已完成秸秆还田105万亩,占50%,其中夏忙期间麦秸秆机械化还田43.55万亩,占三麦种植面积的51.4%。我们还在高速公路沿线、机场周边6个镇建成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示范镇。
2、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秸秆能源利用。一是积极推进秸秆收割——打捆——精碎——造粒一体化示范工程,推广秸秆气化炉,规划布点颗粒燃料生产站。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但推广有难度。镇、村两级要下决心推广。二是开辟秸秆沼气发电新路。常州常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已投入1000万元在研发秸秆沼气发电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将为秸秆利用打开新局面。三是大力发展沼气,把秸秆作为沼气发酵的主要原料。
3、把秸秆作为传统农基肥,堆沤还田。把秸秆同河泥、杂草、粪便等挖塘堆沤,使其发酵腐烂,作为农基肥还田。这种做法适合于两种情况,一是村民小组统一组织实施,二是在种田大户中推广。
4、积极发挥秸秆的其它效用,做成秸秆产业。秸秆煤块、颗粒煤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与普及,使秸秆等可燃物质的转化利用有了最好的途径。清大科农秸秆块(颗粒)煤成型机,已通过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清大科农新型环保秸秆块煤,每公斤秸秆煤燃烧时间在4小时以上,最长燃烧时间为5.2小时,是一种环保清洁能源。稻草秸秆还可以做草绳,编织草帘子,用于水泥制品的保养;用于树苗的捆绑和大树移栽中树根带泥捆扎。麦秸秆可以编织草帽、手工艺品、玩具等等。
路径之五:集中处理村镇生活污水
1、确保已建的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据我们调研,目前乡镇已建的污水处理厂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网不全,一些支管道没有接通;二是污水量不足,这是由第一个问题引发的;三是运行资金不够。因此,一些建好的污水处理厂处于半运行或不运行状态。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要对各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建立统一的管理流程、台账记录和汇报制度,便于信息沟通和管理。
2、大力推进非镇政府所在地集镇的污水处理。随着区划调整和乡镇合并的推进,现乡镇所在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基本解决,而被合并的乡镇集镇区仍面临着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有计划分阶段实施人口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或接入治污管网。
3、有效推进村生活污水处理,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对于村和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常州已经摸索出了八套有效办法,称为“常州样本”,被省环保厅充分肯定,其中最值得推广的是两种,第一种是在有经济实力的村和自然村,实施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项目。如武进的雅浦村,一次性投入近百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规模60吨/日,服务人口1000人,运行成本0.6元/吨。第二种新北区新华村式,合理利用村旁小河,种上水生植物,芦苇、茭白等,养殖水花生、水葫芦等,吸收氮氨,通过几百米长的河流过滤。以上两种及其他方法可由各村结合实际自行选择。
路径之六: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
1、深化“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各村民小组完善保洁员制度并予以一定的工作补贴。各村委要确定好垃圾收集点,做好垃圾收集工作。乡镇负责垃圾的运转清运,清运中要防止野蛮装卸,跑冒滴漏。县区要落实好垃圾处理的工作,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
2、积极推广垃圾焚烧发电。2009年常州已经建成了总投资4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目前常州市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的80%送到这里进行焚烧处理,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年发电量为8615万度,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日产电量20万度。
路径之七:限制围网养殖,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建设
1、削减和限制围网养殖。常州在滆湖、长荡湖围网养殖,经过市县区的积极整治,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一要进一步削减围网养殖面积,武进滆湖的围网养殖要控制在1万亩以内,金坛、溧阳在长荡湖的围网在目前的2.7万亩和0.8万亩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削减。二要有效限制围网养殖,今后对申请养殖户要严把审批关,有目的地限制养殖。三要调优围网养殖的品种结构,优化搭配养殖,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果林、生态林种植。要从绿色、生态的角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传统作物面积,新增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推广金坛薛埠、指前的茶叶、果树栽培基地,推广武进漕桥河沿线8000亩林果茶有机示范区。进一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村前屋后和道路两旁广泛植树造林,增加园林绿化面积。
3、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比例和科学使用农药。目前常州农村的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近80%。要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比例,减少农药的使用,坚决防止滥用农药,最大限度地确保完成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的削减指标。
4、扩建生态湿地,种植水生植物。2008年,常州已在长荡湖建生态湿地5000亩,2009年又在滆湖建生态湿地2700亩。已经开始显现其生态效应。为了使其产生更大效应,一是要做好现有生态湿地的维护和保养;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建设;三是在湿地水域广泛种植水生植物,减少水中的富营养成份。
路径之八:推进农村建筑物的节能环保
1、鼓励农民选择节能环保住宅图纸建房。目前,常州农村农民在集体土地上自建房或旧房新建,两层以下的不要审查建房图纸。三层以上的按规定要有建房图纸经有关部门审核,但实际情况是基本没有人主动按要求做。针对这个薄弱环节,市建设局已采取措施,组织编制农村建筑图集,房屋结构包括节能环保、抗震安全等内容,供农民建房选择,使农民建房就选节能环保的建筑图纸。
2、对农村建设集中居住房屋要进入建筑管理程序。随着农村中心镇村规划的实施和工业园区、道路改造住房拆迁的安置,农民的集中居住住房越来越多。建设部门和乡村领导,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农民住宅小区的住房建设纳入建筑管理程序,对住房的节能环保明确要求,严格管理,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外墙和门窗的保温、太阳能供热的使用等等。有效推进建房的节能减排工作。
3、对有条件的建房主体,推进节能环保新技术。对农村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有条件的单位,要鼓励他们采用地源热泵空调、光伏太阳能发电等技术造房。目前地源热泵技术已经成熟,并且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光伏太阳能发电也已进入推进阶段,这项技术一旦广泛使用,对农村的节能减排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