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R407C制冷剂的供需困局
2004年06月2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快点给我R407C制冷剂吧,只要你告诉我罐子里面装的是R407C制冷剂,我不管他的浓度如何、价格如何;只要装上你的制冷剂产品能出海关,我就把钱给你,再贵一点也无所谓。”一位国内空调整机厂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向上海一家制冷机代理商如是说。
“疯,卖疯了,R407C的供需缺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那位上海的制冷剂代理商像笔者苦诉,“现代我们都怕接定单,货源实在是很紧,前不久青岛一家空调工厂向我下了三十多吨的R407C制冷剂定单,我只给了他六吨,客户比较多,货源又紧张,协调很困难呐。”
确实,春节过后,R407C制冷剂需求量陡然暴涨,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已经有这种苗头,但是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没有想到,供需矛盾居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表现的如此剧烈。
“去年年底我们在制定产销目标时,关于R407C和R410A压缩机的销售目标是不低于5万台,但是到5月份中旬,我们使用于R407C制冷剂的压缩机销量已经在40万台左右,”庆安压缩机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向笔者说。另据业内有关人士估计,站目前新冷媒压缩机供应量最大份额的美芝压缩机工厂,其到4月新冷媒压缩机供应量也在100万台左右。但在2003年度整个行业使用于R407C的压缩机需求量却是屈指可数的。另外,虽然整个行业新冷媒压缩机年度最大供应量可以在500万台左右,但事实上由于各供应商为了平衡整机厂客户,所以造成可供应量大打折扣,从而使新冷媒压缩机供应持续紧张。显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目前R407C市场方面强大的需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这种新冷媒供需之间困局的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家用空调市场竞争过度使得众多厂家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国际市场,而许多国际性空调企业把制造基地向中国的转移也扩大了出口量。春节过后,出口需求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各出口企业相继把生产资源转移到出口方面,截止到4月底,保守估计2004年度的出口量超过了1500万台,而2003年度全年度出口才只有1500万台。从目前的出口格局看,以地区来划分,在总出口量中欧洲站了出口时常30%左右的份额,美洲战了40%左右,日本、中东、东南亚等其他地区共占30%,其中欧洲地区已经从今年开始禁止使用R22制冷剂,日本则要求用R410A,所以目前出口欧洲和日本的相当一部分机型均使用了新冷媒(包括R407C和R410A),这部分比例占总出口的比例估计在40%,其余的为R22机型。
一方面,出口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另一方面,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相关条款,从2004年起,欧洲地区将全面禁用R22制冷剂,而把R407C作为向R410A的过渡性制冷剂代替物,是因为,一方面R407C的制冷剂效率与R22接近,但对环境的破坏要比R22低;另一方面,用R22和R407C制冷剂的机器在工艺上比较相似,以R407C替代R22,并不要引起太大的工艺变化,替代成本很低。因此,这就造成了目前出口的机型中,绝大部分的机型使用了R407C制冷剂。
在已有的1500多万台的出口量中,保守估计使用R407C制冷剂的空调达到了30%以上,而且,真正的定单量和潜在需求量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显然这对R407C制冷剂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我国国内关于R407C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大部分空调企业用的R407C制冷剂基本以进口为主;而且,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保护,国内企业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权利生产R407C制冷剂。所以,国际市场R407C的供给能力就决定了国内R407C的供给状况。
但是,从春节过后,国际市场上R407C制冷剂的状况就一直不尽如人意,在需求量呈几何数增加的情况下,R407C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滞后于前者。关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由于R407C是由三种原料R134A、R125、R32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而生产其中一种原料R125的日本大金工厂发生爆炸,使得R125供给严重不足,从而限制了R407C的生产;另一种说法是,位于法国的一家生产R125的工厂因为环抱问题被限产,导致R125生产与需求失衡。其实,两种说法有一共同点,就是因为R125这一原料的生产不足致使R407C制冷剂的供给不足。
由此可见,在出口需求急速膨胀的时候,R407C制冷剂的进口却受到了产能的限制,两者之间的落差造就了我国空调行业中R407C制冷剂的供需缺口。
据了解,国际上大部分著名的制冷剂生产厂家都已把销售网络铺到了中国,比如杜邦、霍尼维尔、阿托菲纳、ICI等等,他们也是国内时常上最大的四家R407C进口企业。另外,国内市场上制冷剂代理商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州地区。在去年上班年,国内R407C制冷剂市场上还是供过于求,代理商手中积压了很多货,但整机厂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价格也比较低,最低时达到了68元/公斤,而一级代理商的成本价是70元/公斤,由此可见当时R407C制冷剂的需求状况是多么萧条。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R407C制冷剂供需情况的市场风向发生了变化,当时许多代理商已经意识到出口形势的利好会带动R407C制冷剂需求量的增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R407C制冷剂的需求量会这么庞大。如果按每台空调平均灌1.5公斤制冷剂来计算,目前需求量达到了6500吨左右。美的空调也称,2004年度他们对新冷媒的采购量已经超过了1000吨。
供不应求,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这是一个朴素的经济学原理。由于供需缺口很大,目前R407C制冷剂每公斤的单价在100元左右,比春节前夕上涨了40%,最高交易价格的升降取决于供求关系,但R407C制冷剂的价格上涨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在短短两三个月之内能出现如此幅度的增长,除了供应形势紧张引起的价格自然上涨外,其实空调整机厂自身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于出口订单在交易时间上有严格的合同约定,超过规定时间出口厂要支付数额庞大的违约金,在R407C制冷剂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众多整机厂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货源,获得更多的出口订单,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订单,自己主动向制冷剂代理商提高价格。从这方面来讲,制冷剂代理商在R407C制冷剂涨价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空调整机厂相对比较主动,这与外界流传的“趁火打劫”、“奇货可居”、“哄抬物价”等说法大相径庭。
就目前的出口状况来看,关于R407C的供需缺口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R407C的价格也存在着诸多变数。从此次R407C制冷剂涨价过程也可以看出,空调行业中政策性因素作用被逐渐放大,甚至左右着行业的发展。由于国内企业在生产节奏上没有跟得上政策性带来的市场变化,所以才会出现大面积的原材料采购紧张。另外,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其他条款的逐步落实,R410A等新冷媒的全面推广将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毕竟,R407C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冷剂。国内的生产企业是否在设备更新、工艺改造、技术储备、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已经开始调整了呢?这应该是这场R407C供需困局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了吧!
作者/ABI 文思 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