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空调限价是一种倒退
2004年04月1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日前,包括格力、美的、海尔、春兰、LG、小天鹅等在内的近30家空调企业巨头齐聚南京,与五星电器联合放言,今年空调价格将“只涨不降”。一时令业界广为关注。
固然,今天的空调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优胜劣汰”本身就是市场化竞争的必然规律。“保值保质”,说到底只不过又是一个价格同盟,非但不能增加企业与市场的亲和力,价格同盟的做法本身也是敌视消费者的行为。
空调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市场、最先形成规模的产业之一,格力、美的、海尔、科龙等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形成了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国产品牌。目前我国空调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成熟期,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空调的供大于求和生产技术的日臻成熟。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年销量为2000万台左右,但空调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台。
价格战是好是坏暂且不说,但价格战的产生是行业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垄断条件下或在幼稚产业期,都很难想象能有价格战的空间。从空调业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制造彩电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已很高,产品质量相差不多,在质量上的竞争已经不能成为优胜劣汰的制胜法宝,而价格的竞争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价格同样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谁能在市场中以最低价保持最高利润,谁就能在市场上立足。或者说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能促使各个企业力争达到效益最大化,从各个环节去降低成本,于是减人增效、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流通环节等等在价格战中不再是口头文章,而是实打实的必然决策。这对于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对于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都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们熟知的彩电行业,能有今天的二次发展,本身就在市场化价格战中逐步成长、成熟,最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格局。
而所谓的“保值保质”同盟,制定某个时期各类空调产品不能有价格浮动,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价格法》不说,是否意味着在市场经济中成长、已完全依循市场规律运作的空调行业的一种倒退呢?
无独有偶,四年前的此时(2000年4月),六大空调生产厂家也曾经在南京结成价格同盟,联合发布了“今年不打价格战”的《南京宣言》。但不到一周的时间,各盟友纷纷降价,价格同盟土崩瓦解。但价格同盟惨遭滑铁卢的结局,并没有给今天的空调业一个足够有力的教训。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