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将受益节能政策推进
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普遍重视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力求大幅减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国外保温材料工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的工作,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
美国在1975年第一次颁布了ASHRAE(美国采暖、制冷及空调工程协会)标准90-75新建筑物设计节能。以此为基础,1977年12月官方正式颁布了《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并在45个州内收到很明显的节能效果。美国国家能源局、标准局及全国建筑法规和标准大会,不断地在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提出新的内容,每5年便对ASHRAE标准进行一次修订。美国从1987年以来建筑保温材料占所有保温材料的81%左右。
国外的建筑节能法规3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效益。丹麦1985年比1972年采暖面积增加了30%,但采暖能耗却减少了318万吨标准煤,采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也由39%下降为28%;美国自从制定和执行一部节能标准至今已节约了大量资金耗费,估计到2011年,在此基础上又节约430亿美元。
北美保温材料市场趋于成熟,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能力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看,北美保温材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北美整个市场大约有170家保温材料生产商,包括欧文斯科宁(Owens Corning)、瑟登帝(Certain Teed)、陶氏化学和佳斯迈威(Johns Manville)等,因此进入北美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门槛较高。中低端产品,特别是中低端的玻璃纤维和矿物棉保温材料,面临的价格竞争压力较大。北美建筑保温厂商正致力于调整产品结构,针对细分市场推出附加值更高的新保温材料品种,例如新型聚氨酯材料等。
产品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北美建筑保温材料竞争的关键。一方面,保温材料企业必须具备及时和充足的产品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优秀的售前售后服务和现场安装服务也是吸引更多的客户的关键,安装服务也是保温材料企业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中国建筑节能保温材料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广阔,聚氨酯可能是最优选择
目前我国的建筑绝大多数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在全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而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建筑节能要求:全国各类新建建筑要实现节能50%,重点城市达到6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开展,大城市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
随着国家推进节能环保的持续深入,建筑节能法规的实施,未来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存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短期内,下游需求领域主要在于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长期来看,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进程下新开工建筑、旧房改造等。
从国家颁布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规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反映出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包括挤塑板(XPS)、泡沫板(EPS)、喷涂聚苯乙烯(SPS)、聚氨酯泡沫(PUR)等保温材料。除聚氨酯外,两种应用较多的产品纤维石棉网与聚苯板存在一定的缺陷:纤维石棉网保温性能较差,而聚苯板的安全性可能相对较差,保温性能也低于聚氨酯(1.6cm聚苯板保温效果相当于1cm聚氨酯板)。根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用聚氨酯作建筑保温材料,施工工期减少三分之二,工程造价每平方米降低20~30元
从综合性能来看,聚氨酯可能是最优的选择。参考国外经验,聚氨酯已经成为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主流品种。而从应用于中国北方供暖的管材变迁历史来看,也逐渐从石棉网转向聚氨酯硬泡。
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将成为促进聚氨酯在建筑节能保温领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将聚氨酯硬泡应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以直接喷涂方式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