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非洲

2007年01月29 00:00:00 来源:中国军网

近年来,一些知名中国企业纷纷踏上非洲大陆,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同当地政经界开展友好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绩。

在非洲大地,从西往东,由南到北,数不清的新兴地标式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都饱含着中国人的心血,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帮助当地人打水井、建学校、筑公路、铺铁轨、修电站、架桥梁……

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苏丹国际会议厅自2005年4月正式移交给苏丹政府后,已先后成功举办了非盟和阿盟以及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首脑会议等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为苏丹的会议旅游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华为、中兴和中水电等企业在非洲的拓展也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公司为所在非洲国家创造了众多工作机会并提供大量技术培训,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树立了良好口碑。因此,中国企业在非洲所承接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广,形成了良性循环。

中兴公司进入非洲市场只有10年左右,目前已在南非和安哥拉等国建立了15个培训基地,每年为非洲培训约4500名专业人才。中兴公司还成功地推行了非洲本土化战略——该公司在非洲的1100名员工中,约三分之二是当地人。本网记者在非洲采访期间,当地政府官员交口称赞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描述10年前中方员工在非洲的生活,“艰苦”二字所涵盖的内容让人一言难尽,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尼罗河流经的麦罗维原本荒凉偏僻,但从麦罗维大坝动工时起,中国公司就提出了“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的口号,保证每间宿舍都有电视和淋浴,还开辟了篮球场、卡拉OK室、茶室、棋室和台球室等休闲娱乐场所。工地上还有一所由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院,为2000多名当地员工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非洲多位政府高官或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公司的工程质量丝毫不亚于西方公司,但成本却低得多。中国公司进入非洲使当地节省了可观的建设资金,也使当地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以往为西方国家所不愿问津的偏远农村建设获得了新进展,国家基础设施面貌大有改观。中国企业到非洲发展,形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

(据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来源:解放军报第5版 发布时间: 2007-01-29 07:59)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