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理性是我国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的关键
地热是地球本土能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资源量巨大,能源利用率高,有竞争性等优点。目前,我国浅层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0亿吨标准煤,常规地热能相当于8531亿吨标准煤,每年可用量是6.4亿吨标准煤,是我国现在每年人均消耗量的五分之一。在地热能技术已经成熟的今天,地热能在解决城市供暖的问题上,地源热泵可以大有作为,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我国大气污染的一条途径。
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比超过50%,在举国治霾的背景下,其节能需求和潜力均十分巨大,而地源热泵恰能很好地胜任这一角色。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
在中国,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区域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东北、西北、华北等对冷热需求比较大,因此水地源热泵在这些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相对于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应用并不多。
中国的地源热泵的技术研究在上个90年代末21世纪初就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真正进入市场的时间节点是2005年。截至2013年底,中国地源热泵利用面积已经超过3亿平方米,但其市场占有率仅为8%,与发达国家30%至60%的数字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由于地源热泵和一般中央空调系统不同,不仅需要购买设备、材料,安装主机、室内风机盘管,还需要打井,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大,再加之地源热泵一机三用,在安装空调部件之外,还要进行地暖和生活热水的安装施工,使得地源热泵费用比一般中央空调费用高。
因此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仍处在单纯依靠政策推动的环境中。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地源热泵的市场份额不足10%,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给予使用地源地泵的企业和项目资金奖励与补贴,成为地源热泵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大推动力。
以北京为例,作为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领头羊,北京早在2006年就对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项目进行了财政补贴,凡选用地源热泵的项目,可获得每平方米50元的补助,以此鼓励地源热泵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市对地源热泵技术已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天津、广东、南京、长沙等省市均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