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企业在竞争中成长
庞大的太阳能市场催生了规模巨大的太阳能产业。据中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国。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国太阳能企业如何健康成长?“抛除政府政策导向、能源环境问题的拉动、市场的厚积薄发等外部因素,从企业自身品牌战略管理的角度考量,中国太阳能企业已经具备打造国际品牌的气质。”力诺集团副总裁申文明说。身为山东建筑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委党校兼职教授,申文明对太阳能企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中外合资的优势在哪里?
太阳能热利用,中国堪称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典型,但从行业整体上看,中国在镀膜技术、生产工艺上与国外一流水平仍存在差距。“承认差距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要缩小差距,赶超国际水准。”申文明说,力诺集团太阳能民用产品已经与国际一流水平找到了连结点。据介绍,德国Paradigma公司是世界太阳能领域的著名企业,拥有多项光热转换关键技术,技术储备两代以上,其独家研制开发的太阳综合热能系统享誉全球,建立了遍及欧洲的服务和销售网络。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的基础,使中德两大太阳能巨头合资促生了力诺瑞特,目前德国Paradigma常年派遣掌握国际高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专家服务于力诺瑞特,国际CIM项目组织也定向指派国外太阳能专家长期进驻力诺瑞特,提供技术支持。
健康理念先导打造阳光指数
太阳能作为可以广泛利用的新能源,人类对其大力开发利用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力诺瑞特形象地把太阳能展示在公众面前,首次打造出“阳光指数”概念。
申文明特别强调“1=8”关系,即“一台太阳能挽救八棵大树”:一台2平米集热面积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年产生的热量,相当于8棵大型落叶乔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同时相当于节省了214公斤标准煤、88立方米天然气、1748度电,每年可节省资金近千元,同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41.82千克。“市民根据自己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状况,可以方便地计算自己的‘阳光指数’,此举可以促使消费者更切身地意识到自己与全社会共同致力于保护家园的责任,调动个人、家庭的社会积极性。”
国际化品牌具备什么样的气质?
申文明说,国外许多500强企业用上百年的时间来运作一个品牌,而国内的企业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行为。“中国企业和世界的接轨,可以学习,但不能跟风。力诺瑞特从德国学到的固然有先进的技术,但德国人科学、严谨的理念表现在力诺瑞特的品牌上,就是力诺瑞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完美。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铸就品质。”
申文明讲了“一个橡胶防滑地拖赢得一场竞标”的故事。力诺瑞特曾经和几家太阳能企业一起竞标某重大型太阳能工程,最后该房地产企业的老总要求各企业“用一句话告诉我,我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其他企业代表都努力阐述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如何好,而力诺瑞特项目经理只拿出一个橡胶防滑地拖解释道,力诺瑞特的每件产品上都有这样的橡胶防滑地拖,它的作用很简单,能够和建筑物顶面牢牢结合在一起,而且不破坏建筑物的防水层,不会因此缩短建筑物和热水器的寿命。一个人性化的严谨细节,赢得了一场激烈的竞标,品质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输成本不输人心,消费者最大的购买成本不是付出了多少钱,而是对品牌的一种信任,失去了信任,一切成本都没有了”,申文明说:“打造优质产品可以不惜成本,低质低价虽然可以暂时获得一些市场,但长远来看,绝对不是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可能保持企业的长青。”
品牌的亲和力和责任感如何演绎?
对环境友好是品牌亲和力的重要内涵。2006年7月25日,力诺瑞特与全球500强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合作,成功将新型霍尼韦尔HFC-245fa发泡剂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推出全球首台采用不破坏臭氧层环保发泡材料的太阳能热水器。“从更宽广的角度看,品牌的亲和力更要体现在社会责任上。”申文明说:“太阳是最无私的,它是太阳能产业最大的、不求任何回报的股东,我们所做的阳光产业应该也必须回馈人类、回馈社会”。此次四川大地震,更是洗礼了太阳能企业的社会责任。力诺集团及力诺瑞特太阳能是济南市第一批行动起来大额捐款捐物的企业、第一批参与灾后重建的企业,目前捐助已达400多万元,建成了灾区最大太阳能浴室。品牌战略公关专家认为,现阶段力诺瑞特品牌公关形象得分最高,美誉度得到空前提升,企业的战略公关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
渠道创新是自我跨越,还是引领行业涅磐?
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进程中,家电化的营销模式是主流,争渠道、拼价格,太阳能热水器专卖店及相关家电卖场变成了短兵相接的主战场。力诺瑞特倡导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使建筑设计院成为连接太阳能和建筑的媒介,从而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以及同步的后期物业管理,引领了太阳能的“去家电化”。
申文明认为,力诺瑞特“去家电化”对渠道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营销模式的转变,同样也激发了巨大的市场潜能,渠道的创新以及推动太阳能建筑结合标准的完善更是契合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的理念。“太阳能与建筑结合”促进了标准化、模数化、集成化的实施,而太阳能成为建筑的“部件”,更有利于科学、严谨的规模化推广太阳能。同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当前的太阳能推广,更着眼于行业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农村市场与“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并不矛盾,太阳能企业可以在农村广泛布点,通过普通渠道实现太阳能的广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是在新的渠道、更短的渠道实现技术增值、产品增值、系统增值,是泛滥的红海中的一方蓝海,是创新,而不是颠覆,更不是否定。”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