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节能现状
节能之路就在脚下。
动态标准 令行禁止
机械产品的生产受到国家标准、地方性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多重监管,为什么还是没有杜绝浪费现象,有效降低能耗?因为,任何一项技术标准都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行业的标准也必须随之改变,我国机电行业现有的技术标准与繁多的机电产品种类相比,还是不够全面,导致许多机电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加之我国技术进步的速度更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此行业的技术标准也很难做到及时更新。以美国为例,美国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制定和修改机电产品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对我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跟踪美国对机电产品颁布的新标准,我们的产品势必被淘汰出美国市场。技术标准的更新与产品的换代是相辅相成的,美国技术标准更新速度之快,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有力的监管,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
国家对节能的监管不能说没有行动,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到制度办法的出台,以及成立相关管理委员会、认证中心和监测机构。为什么已经被淘汰的产品还在流通?根本原因在于执行不力,淘汰落后的机电产品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这只手,政府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仍在畅销的落后产品和违规生产的企业,说明企业有法不依、管理部门执法不严,许多企业对于节能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节能方针落到实处,在企业发展思路上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有关部门把节能仅仅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供应紧张时重视节能,供应缓和时放松节能,因此,除了大力宣传节能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之外,应该严惩高耗能、重污染的企业。
开源节流 科技创新
我国的能源消费一直是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而且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机械行业在节能建设中有双重的任务,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生产要消耗各种能源,另外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又是耗能的产品。在生产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企业管理中注重成本控制,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结合,建设节约型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建设节约型企业是一个战略目标,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全力配合,企业管理部门要主动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节能宣传,建立全新的节能生产机制,提高员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企业的节能管理不仅要“节流”,更要注重“开源”。
加大科研力度,挖掘节能潜力,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大功率、高性能、低成本、无污染的机械产品,取代低性能、高成本、污染较大的产品,为各个行业的生产提供节能产品,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另外,在自身的生产过程中,改造高能耗的生产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从每一个能够改变的生产环节做起,例如,在生产中,对常规冷却水泵来说,当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小于5℃时,会出现“小温差,大流星”现象,此时水泵做一部分无用功,而对水泵进行变频控制或以小泵替代大泵就可以节省大量电能。一般电动机常年运行,其效率高低直接决定其耗电多少, Y系列电机比JO系列电机效率平均高1.5%左右,而高效电机比Y系列电机效率还要提高3%左右,所以企业在淘汰、更新、调换电机时,就应优先选用YX、YE、YD、YZ等系列的高效电机,节电效果明显,一般1~3年内可收回全部更新电机的投资。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设备的战略型产业,其产品应用于生产、建设、交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作为工业领域的机械工业不仅是耗能、耗材的大户,更是节能、节材等机电产品的生产主体,机械工业应该做好这场节能运动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