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借奥运进行公建节能改造
中国能源的30%都消耗在形形色色的建筑上,在“十一五”规划中,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内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那么,对于建筑能耗大户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评估、改造工作又进展如何呢?据了解,北京市建委继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后,又组织人手对节能设计优良,尚处于施工阶段的奥运场馆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同时开展几项普通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为今后大型公建、普通公建的节能评估与改造积累经验、寻找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
从北京市建委科教处了解到,目前对奥运场馆的节能评估工作已经完成。由清华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对北京射击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8个项目进行了评估。
在谈到这次节能评估对今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所积累的经验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DEST小组研究员刘烨介绍:“这次的节能评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相当宝贵的经验,比如以前我们在墙体材料上,整栋建筑上用的都是一种材料,而我们现在则按照阳光照射面的不同,按照通风、采光等不同要求分朝向处理围护结构材料。还有比如一些建在大学里的场馆,由于上课等原因使用频繁,在通风设计不好的情况下,对空调供风的需求量就比较大,实际上如果在设计使用格栅门就可以提高场馆的新风量。再拿采光来说,如果自然采光不好,就需要人工灯光来补足。如果在有玻璃屋顶的场馆使用一种膜将太阳光打散,则既补足了亮度,又避免了阳光直射。还有奥运会场馆利用了热回收技术,让抽进来的新风与排出去的旧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增加新风量的同时保留热量,并避免了重复加温的能耗浪费。”
此外,刘烨还介绍了通过优化灯的布置结构,充分发挥灯的光效等方法。经过这次节能评估,专家们共总结了50余条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经验,这些经验无论对于大型共建的节能改造,还是新场馆建设都将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有专家对记者说:“现在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节能已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开始考虑,而不是仅考虑某一单一环节,这次对奥运场馆进行节能评估,就好象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这次我们摸得很准,很成功。”
多管齐下由小及大
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向记者介绍:“由于大型共用建筑与办公楼、教学楼等两万平米以下的公共建筑在节能改造上有很大区别,所采用的节能改造方法自然也不同。比如有些小型建筑在制冷上采用的是分体空调机,那么在节能上可能做些围护结构的调整就足够了,而大型的公共建筑节能则在设备节能的方面就考虑多一些。我们作过调查,商场内最耗能的是照明部分与空调系统,相比之下围护结构的能耗就不是节能重点了。”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发改委的节能环保中心已经找了7家单位作试点,对其大型公共建筑进行测试,对其具体的能耗情况进行摸底,进而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同时,北京市建委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也在申请建设部的“城市级示范”项目,这些建筑主要是办公楼、教学楼等,比如通州区东方小学教学楼、北京市市政管委办公楼等。此外,北京市建委还在积极编制既有公共建筑节能验收标准、改造指南,出台相关政策并计划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北京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经验广泛传播。
由此看来,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上,北京市相关部门正沿袭着多管齐下,由小及大的方法来逐步推进,即先由一般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入手,积累经验,为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