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然气富矿区"有气无力"的解读

2006年01月06 15:04:00 来源:制冷快报

从2005年10月下旬延续至今的气荒,让重庆这个冬天过得十分“闷气”。“我看到有人招手就心慌,有钱也赚不着。”每天下午2点15分,重庆出租车司机吴刚就放弃了载客,他必须赶去加气站排队。

重庆主城区有上万名出租车司机经历着吴刚的苦恼。他们往往要排一两个小时才能加到气。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重庆经历了冬天以来最大面积的停气,影响人数达10万人。有上万辆出租车司机在这一天改燃汽油。

这次停气有点像“黎明前的黑暗”。两个用于“储气”、“调峰”储气罐工程正在加紧进行,重庆燃气集团保证说,到1月20日,主城的供气环境将得到改善。

但这只是暂时的应急措施,重庆坐拥天然气富矿,却频频出现这样“有气无力”的困局,如何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如何处理资源产地与中央资源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由于现行制度的模糊而显得前途黯淡。

这个气荒的冬天

除了出租车,用气的公交车也受到影响。2005年12月20日这一天,重庆北培区200多辆公交车都守在文星湾大桥加气站前,从头天晚上6时堵到第二天下午3点半,缺气造成前所未有的交通瘫痪,人们“生活全乱套了”。

重庆燃气集团不得不每日压减工业用气20万立方米,以保证民用、加气站、商业、机场用气。重庆民生能源集团下属的两个天然气化工项目,供应缺口达8000万余立方米。

但燃气集团也承认,这项措施的实施难度极大,对一些特殊的企业难以减供。去年12月中旬,江北燃机厂因为气源不足,影响到3万居民的供电。

对此,重庆天然气主要提供方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以下称“重庆气矿”)表示,按照去年年初的协议,中石油全年供应重庆天然气33.3亿立方米,重庆在头10个月就用尽了这个量,该气矿已超计划供气1.7亿方。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大面积“气荒”已经相继席卷了河南、天津、陕西、重庆等数个省市。

统计资料表明,重庆是中国最大产气量基地之一,年产气量6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5。然而,这样的困局已不是第一次上演,从2002年以后就开始出现紧张,目前每年的供气缺口大约有3亿立方米,2004年甚至达到5个亿。

重庆为什么“有气无力”?

2005年12月5日,重庆气矿与重庆燃气集团曾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得出的主要结论,一是加气车辆增加量与加气站增加量不成比例。全市CNG(压缩天然气)车辆2005年猛增了6000多辆。而目前主城区CNG加气站只增加了4家。二是主城供气管网老化,局部管网输气承受能力有限。

另一个原因是价格体制。据重庆气矿有关负责人透露,天然气执行国家计划价格,由于价格太低,中石油在天然气的供应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全年的亏损额达30亿,这也影响到气矿开发速度。

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价格调节机制失灵,又导致天然气需求过快膨胀,引起市场的严重供需失衡,而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高能耗、低产出,必须使用价格杆杠优化资源配置。

而重庆燃气协会一位副秘书长称,重庆缺气的一个原因,是中石油更愿将较多的气销往价格相对较高的邻省,因为供重庆的价格是最低的。2001年11月11日,重庆的天然气气压表曾史无前例地在“0”刻度上停留了好几个小时,原因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将更多的气卖给了出价更高的邻省。

在这个背景下,价格似乎是唯一解决之道。就在2005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而有报道称,中石油正是这次涨价的最积极倡导者。

重庆社科院一位专家认为,天然气价格的改革应是大方向。但他表示,“市场化定价要以市场多元化为基础,在目前天然气供应基本被三大巨头所垄断的格局下,发改委这次改革距市场化定价仍相去甚远。”

重庆一些化工企业已迅速计算了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但他们还不知道,气荒是否就能由此化解了。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