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中心利用“地源热泵”供冷制热 节能36.02%
制冷快报 - 制冷快报讯:作为天津“城市名片”的天津文化中心项目在节能环保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文化中心以“绿色、生态、人文”的能源理念,引入区域能源概念,针对不同的业态特征及管理权属,设置西区、南区、北区三座集中能源站,为近100万平米的建筑提供空调冷、热源。
在文化中心,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并与景观有机结合。位于天津美术馆地下的南区能源站干净整洁,看不见任何燃煤燃料,只有封闭的巨大管子,来为文化中心南部区域输送能源。这个能源站采用带有冷、热调峰复合以冰蓄冷技术的水源热泵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
水源热泵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它将能量储存在水和土壤中,利用水的温度差,提取能量。具体来讲,在文化中心西区有250m至400m深的16对浅层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水源井布置于生态岛中,将水注入系统中,水循环到地下深处,利用地心恒定的温度,加热或降低水井中水的温度,再通过先进的设备提取水中的能量。
而在南区、北区为垂直土壤埋管地源热泵系统,3789孔埋管位于景观湖底,这些管道里面同样注入水,通过与土壤的热交换,实现能源供给。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将能量储存在土壤中,利用温度差,提取能量。
在文化中心内,有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塔,它除了美化文化中心之外,还担负了冷却塔的重任。文化中心采取冰蓄冷技术,利用冰融化带来的能量交换,实现制冷,大幅减少了冷却塔容量,降低市政电网的高峰负荷,实现低水温、大温差供冷,减少了输送能耗,充分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
另外,文化中心还使用了变电站自动化、计量及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安全防范系统(SAS)等先进的系统,这些系统均通过网络将监控数据引至总控制室,并设置区域控制管理系统,使所有能源站做到无人值守,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由于项目采用大规模的水/地源热泵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幅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大量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实现了“绿色”供能,对改善城市环境状况起到了标志性作用。与传统的能源形式相比,每年节约标准煤887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24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3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81吨,节水112265吨,节能率为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