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打响中央空调保卫战
海尔拿下奥运主场地“鸟巢”空调工程,格力、美的等国产中央空调频频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攻城掠地,而以大金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却在奥运场馆中央空调项目竞标上几乎毫无所获。种种迹象表明,曾经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叱咤风云近10年的国际品牌正在节节败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从此生变,重心将向国产品牌转移。
“中央空调还能有30%的节电潜力可以挖掘。”12月10日,来津考察中央空调市场的志高董事长李兴浩透露,中央空调市场目前主要还把持在外资品牌手里面,这两年开始,国内巨头明显加快了进军中央空调的步伐,而国内中央空调的节能标准也将在近期推出,这将极大地拉动国内中央空调产业发展。
志高负责人分析,目前中央空调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高能耗,一般来说能占据城市用电的30%左右。据统计,北美、日本节能蓄冷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75%。据悉,我国的“中央空调节能运行标准”将有望在近期通过并正式颁布。目前国内中央空调市场规模达450亿元左右,而这一标准的出台无疑会给加快技术革新的国内厂商带来正面的影响。2008年奥运项目中央空调中标企业几乎都是国内厂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内厂家正在加快夺回被外资企业抢占的市场。
国际巨头失意 目前,国内中央空调市场主要有三种流派:以开利、约克等美国企业为代表的美系;以大金、日立等日本企业为代表的日系;以海尔、美的等国产企业为代表的国产派。2008年奥运会场馆中蕴藏的中央空调商机成为各大派系争夺的目标。据了解,国家对2008年奥运会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1800亿元,按计划2007年年底所有奥运场馆将建设或改造完毕。
中央空调行业一直是由美国与日本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开利、约克、大金、东芝等企业利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成为奥运工程“常客”。开利获得雅典奥运会43%的空调项目共计750万美元的订单。约克的实力也不俗,已连续40多年为奥运会场馆提供空调设备和专业服务,是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场馆的独家供应商。大金在奥运服务中也频频亮相。
但是,随着格力、美的等国产中央空调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攻城掠地,尤其是海尔拿下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工程,曾经辉煌的美系中央空调代表企业体味到了苦涩,约克坦承“面临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开利负责人称,尽管凭借经验与技术上的优势在北京奥运会工程中还能分到一小部分市场,但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
日系中央空调在北京奥运工程上则上演了“滑铁卢”,日本中央空调代表企业大金无一中标。
而以海尔为代表的国产派成为最大赢家。“可能有人认为,我们自己主办的奥运会更愿意照顾国内企业的生意。”奥组委专家认为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奥运会要求确保系统无故障地运行,从提交的竞标方案看,国外品牌技术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国内企业在根据奥运场馆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解决办法方面往往更胜一筹。”
国产品牌后来居上
大型中央空调项目一度被称为“贵族产品”,中国市场素来被美系、日系等几大品牌瓜分。目前最先进的中央空调技术还在美国。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詹焱介绍,美系中央空调主要生产风管机,产品标准化,代表着该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但美国产品体形庞大,安装复杂,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价格昂贵。”
日系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曾经业绩骄人。大金等公司采用的是经销商模式,即把产品卖到经销商那里,由经销商负责后面的销售工序,一旦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经销商为了保证利润很难对消费者的利益完全负责。以大金为例,如果其产品某个零部件出了问题,反应过程大约需要15天时间。
“国内企业是非常善于学习的,并且在市场上能准确地找准国外企业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专家陆刃波认为,美系与日系品牌在解决技术难题上,显得游刃有余,但是他们在中国市场也遇到本土化的难题:一是很难做到个性化服务及大量生产非标产品;二是销售和服务渠道的优势难以超越国产品牌。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内中央空调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迅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他们利用国外厂家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服务的弱点,在局部市场占有上已经领先于国际品牌,海尔占领了国内家庭中央空调49%的市场份额。
“国际品牌在技术上还有一定优势,但产品的标准化与单一性使其很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在消费者服务上,由于自身网络不健全他们难以满足市场的快速需求。”詹焱说,正是由于技术的接近、服务的提高,以及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比较优势等因素,使得国产中央空调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
(空调制冷大市场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