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隆坡到深圳(连载48)
建设训练有素的文化所遭遇的问题正是这种知易行难,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这绝对是毅力和耐心的考验。
专业人才的争执
高层和底层干部的最大差别是高层的干部总是希望从外头引进一些专业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当然是因为我们的员工之中,专业背景的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这些人升到了高层,他们就开始觉得自己的下属能力不足了。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我们的干部大都是从基层提升上来的,他们当中许多只有中专或技校的学历,不但没有专业文凭而且他们年龄不大,经验也不多。这个原因我必须接受。
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高估了外头的人才,而低估了他们天天接触,于是就对他们的缺陷了如指掌的下属。这是我不太能够接受的原因。
另一个我根本就不能接受的原因是高层干部要向员工展示他们的权力,制造威慑的作用。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有多少,我实在也不想,也无从追究。凭感觉,这种情况肯定是存在的。
我没有反对从外头引进人才,但是我坚持内部提升。我的作法是80%内部提升,20%外部引进。由于内部提升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学历比较低的,所以不但是我的高层干部有意见,便是我的上司老刘同样有看法。
老刘认为我们的行业是有一定的技术会含量的,所以应该要尽量多招一些专业工程师,不能由中专或技校生滥竽充数。我则始终认为,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进了门就应该把它抛掉,不然就是累赘。
也许我比较极端,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文凭的拥有人把文凭抛在脑后而已,而是管理层也要把它忘掉。说得简单一点,往后的考核和提升,我只考虑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而不再考虑他的学历。
我认为我所以会对文凭不那么重视是因为文凭我都拿过了,知道很多文凭不过是背书背来的。而且我还当过大学和中学的老师,所以看得就更清楚了。
尚方宝剑
科举时代的中国读书人,人生的道路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苦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说是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其实就是考科举。考科举又为什么呢?说的还是冠冕堂皇的为社会为国家服务,其实就是要当官。当了官有了权力,于是黄金屋、颜如玉全都随之而来啦!这难道不是几千年中国的老传统吗?
由于大家都争着要那么一些大官显要的权力,于是刷权谋术数,争权夺利就变成了正常的操作,这么一来官场就险恶得不得了,风险也就大得不得了。正因为这样,争权夺利的人就更是珍惜这些权力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直到今天中国人对权力的酷爱是比西方人严重得多。有时我觉得,权力对于中国人的就像是鱼饵,不管能不能吃,不管风险有多大,总是想吃了再说。
正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人习惯上必须要有权力才能管理,就像猪肉贩子一样,没有尖刀就无法卖肉了。中国传统的管理人一旦没有权力,往往就不会操作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