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隆坡到深圳(连载44)
既然没人受了委屈还能激情地工作,所以蜀中无大将就不奇怪了。
简单的操作,聪明的误解
操作本来就是简单而具体的,但是并没有多少中国人是能够不交学费而领悟或接受这个简单的逻辑的,当然包括我在内。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所以总是对简单的操作做出聪明的误解。
工厂操作到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首先要问的是:“工厂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简单的答案是靠管理和技术水平赚钱的。
接着的问题是:“工厂要如何才能赚钱呢?”
简单的答案是资金要流动的快速。
“资金要如何才能快速流动呢?”
简单的答案是产品越快出厂越好,积压要越少越好。
要如何保证产品出厂快速呢?
简单的答案是组装线要快速下线。
组装线要如何才能快速下线呢?简单的答案是,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要服务于组装线。
在了解这个简单的概念后,就要规范地操作,每个环节都努力保证组装线不会有缺件或故障的问题。
接着下来就会自自然地出现瓶颈,也就是最缓慢的环节。如果操作是规范的,那么这个瓶劲就是可控制的,于是就可以持续改善。但是如果操作是不规范的,那么这个瓶颈是变幻莫测的,于是就无法控制和改善。
在服务组装线和规范的前提下,持续地改善瓶颈,就能持续地改善和进步。
这一切难道不是很简单吗?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它确实是很简单,但是却是不容易,世上很多的事都是这样的。简单的事情却不容易做的原因很多,除了前面所说的复杂的心态以外,还有机制的透明度,团队精神、胆色和能力的问题。
如果机制稍微不透明,而有一些环节要隐瞒自己的缺陷或无能,那么执行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
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在执行的过程中的灰色地带,也就是职责不能准确定义的工作,就会脱节,然后就会扯皮。
如果执行人没有胆色,绝对是不敢简单地以组装线的要求做为目标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会看到,只有一个环节发生一个错误,整个操作就会瘫痪。乍看之下,这个风险是很大的。为了回避这个明显的风险,一般的操作者就会制造一些保险系数,如制造一些半成品库存,或提早制造半成品等措施。这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表现。
其实,执行人如何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话,那么他就会意识到他的保险措施其实只是把透明的风险转移成为不透明的风险而已。不透明的风险其实是不会比透明的风险低的,而且不透明的风险有两个致使的缺陷,那就是:
◇复杂化操作;
◇模糊化操作使得持续改善无法进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