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首个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出台
12月1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召开了《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推广新闻发布会,并组织深圳市相关物流企业参加了《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的第一次培训。《深圳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同时正式发布。
什么是《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
《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编号:SZDB/Z41-2011)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制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这是深圳市第一个关于冷链物流的地方标准。
标准制定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深圳具有毗邻港澳、连接内地的地理区位优势,具有多种对外口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中转地之一,来自全国的进出口冷冻产品大部分通过深圳流向国内外,因此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在食品冷链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迫切需要制定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
标准制定原则
一是适用性,标准的起草,充分考虑企业现行的做法,在满足冷链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在标准内容上尽量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操作,体现标准的适用性。二是前瞻性,冷链技术的发展非常之快,因此食品物流运输和温度测量技术不断变化和更新,为体现科学性,鼓励技术进步,标准在条款上只陈述原则和要求,不限制具体技术发展。引入国际通行的规范,指导我市冷链物流服务行业的规范性操作。三是一致性,冷链食品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标准,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在标准具体技术指标方面,参考国际标准相关规范性操作条款。充分调研了国内目前现有冷链食品产品、食品卫生、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在内容、术语上保持协调一致。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首先对冷链、冷冻食品、冷藏食品等术语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按照冷链运作流程,从包装、运输、储存、分拣与配送以及批发与零售每个环节均制定了规范的操作要求。如包装环节有对包装材料、包装尺寸、包装标识等要求,运输环节有对运输设备、运输温度等要求,储存环节有对冷库、储存温度、验收卸货、堆码等要求,分拣与配送有对配送场地、配送车辆、分拣场地等要求,批发与零售有对陈列设备、温度等要求。此外,还有制定冷链管理制度等的要求。
标准实施意义
《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发布,体现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用标准化手段规范食品冷链行业的运作。本标准可用于企业对冷冻、冷藏食品的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物流环节的操作规范的管理,是企业间冷链产品交易的参考,也可作为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依据。通过标准体系的推广落实,使标准真正起到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在食品的供给与品质保障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进而促进我市食品冷链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深圳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011年12月1日,《深圳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本规划的制定是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体现社会民生福利“幸福感”,并进一步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2007年深圳市1号文件《关于加快深圳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作为全国物流业领跑者,深圳将率先向冷链物流制高点迈进,通过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的全面革新,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冷链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及华南地区冷物流基地,立足深圳、面向“珠三角”、辐射港澳台与东南亚,示范全国。
发展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迅速接近国际标准,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人们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主导趋势。国家也推出各项质量标准和政策,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尤其对食品还制定了有关食品安全卫生政策,如质量安全认证(QS)、绿色食品认证、“菜篮子工程”、“三绿工程”、“绿色通道”等;这些都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了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现在已形成了完整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