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你怎么看?——水地源热泵篇
甲方观点:顺应市场,迎绝好推动力
据艾肯空调制冷网统计,2012年全国水地源热泵机组市场总量约为34亿,同比增长25.9%。与此同时,水地源机组产品成为2012年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并连续多年以超过20%的增长率不断扩大市场。2013年,水地源热泵是否将会延续其超2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
现如今,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加之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节能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能源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怎样让能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同时又不会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同比以往相应增多,从相关数据了解到,近几年来,全国居住建筑能耗在基本不供热水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量就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2.6%。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消耗的能源量就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耗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因此,建筑能耗成为当前节能减排政策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水地源热泵项目的应用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因此,很多城市都在根据自身的条件大力推进水地源热泵项目的实施。据行业相关人士介绍,中国地源热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地源热泵的应用排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五年内中国地源热泵或将成为世界第一。
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助力其快速增长:
其一,补贴政策对水地源热泵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在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7大阵型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地源热泵在全国居民住宅市场得到广泛推广,作为重要的节能技术,中央和地方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根据政策规定,凡采用水(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物,通过向当地政府申报,可获得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减免建筑配套费用140~200元/m2㎡。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内计划完成地源热泵供热制冷3.5亿平方米,开发利用规模至少在700亿元左右。顺应这一背景环境,各地方政府、各厂家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展开水地源热泵项目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开发。尤其是被授予“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成员,更是在建筑节能产品领域投入了更多的政策和精力。
其二,校企结合加大对水地源热泵的研发力度。目前,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等高校纷纷开展了对于水地源热泵项目的研发,以期使得项目取得更高的节能型和广泛适用性。其中清华大学在多工况水源热泵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形成产业化的成果,已建成数个示范工程,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则在制冷剂的专利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与此同时,水地源热泵的相关生产企业如美意、克莱门特、麦克维尔、富尔达、天加等品牌也加大了产品的研发力度,试图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竞争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无疑,产品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将加大水地源产品的应用空间。
其三,应用范围广,热泵系统类型呈多样化。水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机组消耗1kW的能量,获得4~5kW以上的冷/热量,能量来源于地下能源,系统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现已广泛应用到办公楼、宾馆、学校、宿舍、医院、饭店、商场、别墅、住宅等领域。按照热源方面来划分又可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环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以及高温水源热泵。由此可以看出,水地源热泵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
乙方观点:市场发展遭遇绊脚石
不可否认,水地源热泵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中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因素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国家针对水地源热泵还没有出台完善的行业标准。目前,《水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还处于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当中,尚未最终出台。在政府对于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动下,很多项目都加大了对于节能产品的使用,水地源热泵产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但因其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研究资料、系统图集、资源规划、各种类型的适应性的研究,使得相关开发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敢贸然使用。但也有部分开发商,由于在前期的地质勘探、参数计算等方面做得不够细致,致使项目在后期运行中没有取得明显的节能性,阻碍了水地源热泵市场的发展。随着相关标准的出台和实施,水地源产品或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其次,市场覆盖尚不全面,主要以华北地区为主。据艾肯空调制冷网对于水地源热泵市场区域占有率的统计发现,大约3成的水地源热泵机组市场位于华北地区,其中在山东、天津、北京、河北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山东地区,聚集了一批水地源热泵机组的专业生产厂家。其次是华东地区,其市场占有率达到近25%。究其原因,主要是北方市场对于供暖的需求比较高,而水地源热泵系统在供暖方面的节能性使得其在北方市场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未来几年,北方市场将继续作为水地源热泵产品的权重之地发展的更为成熟,但其它市场的应用则稍显欠缺。
再次,水地源热泵在使用过程中亦有一定的缺陷。地源热泵地埋管所需的空地面积较大。如末端为风机盘管,埋管所需的空地面积为建筑面积的1/3;如末端为地板辐射采暖,埋管所需的空地面积为建筑面积的1/5。水源热泵维护费用高,地下水位易受水流量的大小而变化,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制冷供暖效果;用水量大,长时间运行后,易造成地层结构的破坏而造成塌方,同时对于从地下抽水回灌的使用,必须考虑到使用地的地质的结构,确保可以在经济条件下打井找到合适的水源,同时还应当考虑当地的地质和土壤的条件,保证用后尾水的回灌可以实现。如何扬长弊端,减小其产品短板,或将成为未来各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推动水地源热泵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使用。
最后,行业缺乏统一的培训。从各厂家和经销商处了解到,目前行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并不是很高,相关企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水地源热泵作为中央空调市场较为新型的品类,其市场和技术尚未成熟,比如在热泵的热源系统虚圈、埋管程控机械的选取、埋管材料和回填料的统一规范、设计辅助软件的更新等等,这都限制了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应用。水地源热泵产品的应用、设计都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但是行业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培训,从业人员的素质、技术人员的能力等参差不齐。行业的不规范也致使市场的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漏洞或者不规范,由此种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对相关集成商的资质进行评定和认证,对设计、施工和监测部门建立专项资质管理制度,实行市场准入以及人员的培训上岗制,保证人员的技术和相关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对相关水资源的抽取和回灌进行监督检查,对超过一定面积的大型系统的立项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总而言之,水地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学术交流持续升温、逐渐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在技术方面也呈现除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水地源热泵类型的多样化,水地源热泵冷热源类型的多样化,水地源热泵与其他能源形势结合的多样化以及水、地质条件的多样化。由此种种都可以窥视出水地源热泵在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要极力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即市场的规范化,观念的陈旧,暖通空调技术和其他技术的配合,对环境的影响,初投资成本等等。水地源热泵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产品,无疑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2013年其增速或快或慢,还是要等市场交出最终的答案。(寒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