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链”存裂痕 冷藏配送只是其中一环
2013年06月20 04:29:00 来源:中国制冷网
为什么有的冷冻食品保质期内会变质?为什么部分速冻饺子会变形?为什么宁波孕妇吃了刚买的粽子后会流产……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记者调查发现,原因是一条断裂的冷链。
炎炎夏日,很多食品容易发霉变质,需要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全部环节冷藏。然而,本来宣称“全程冷链”的冷鲜肉“最后一公里”断链,酸奶在配送过程中则因奶站及送奶员嫌麻烦,脱离冷链近小时。
为什么类似情况会存在,如何才能修补这脆弱的冷链?济南正在寻找破解之道。
不少人在购买酸奶、冷鲜肉等食品类的冷链产品时,都会关注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确保品质没有变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只是皮毛,只有在运输、储存、销售等诸多环节都严格按照冷藏标准操作,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才有意义。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条必须环环相扣的“冷链”时常断裂,成为食品卫生安全的“死角”。比如宣称始终在0℃-4℃环境下存放的冷鲜肉,在“最后一公里”竟然用普通面包车、摩托车在自然条件下运输;又比如酸奶,奶站明明有冷柜、保温箱,却嫌麻烦闲置不用……
不要小看断裂的“冷链”,它可能并没有导致食品变质而被消费者闻出来或者尝出来,但却真真导致了产品营养成分流失和品质下降。业内人士说,事实上,冷链产品没有明显感官上的变化只是最低要求。
个案点击
自称“全程有冷链”,但从代理商到加盟店———
雨润冷鲜肉,轿车、面包车都能运
一辆面包车加上几个塑料筐,就是雨润冷鲜肉加盟商王吉(化名)目前去冷库取货的工具。但在他的加盟店内,墙上挂着的雨润宣传海报却写着“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
雨润在之前的宣传中称“源头有保障,全程有冷链”。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从代理商到加盟商这一环节,雨润冷鲜肉通过面包车或者普通轿车在自然条件下运输,脱离冷链。
面包车里盖上被,未要求冷藏车运输
6月8日凌晨5:00左右,泺文路附近,面包车的发动机响打破小街的宁静。王吉打开车后备厢,将一筐筐刚从冷库运来的雨润冷鲜肉搬进店内,摆在地上。车内除了一条红色雨润宣传横幅外,就是一床棉被,上面沾满油迹。
店内,冷鲜肉放在塑料筐里。随后,王吉又一块块切好放入冷柜中,塑料筐则被放到门外摞了起来。“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到东部的一处冷库取货。”王吉说,加盟雨润时,代理商并未要求必须使用冷藏车运输,“偶尔让代理商送货,他们有时用面包车,有时用厢式皮卡”。“自己开车去取货要比代理商送货便宜些。”王吉说,从冷库运货到店内最多也不过两小时,赶紧放到冷柜中,根本不会坏。另外,店内冷柜是在加盟雨润时他自己购置的。至于内部温度能否达到0℃—4℃,他欲言又止。
给加盟店配送也用面包车
记者以想加盟为由致电雨润济南代理商,他表示“需要有一定的场地”。记者表示已经找好,但不知是否需要自己配备冷藏车?“不需要。”该代理商回答,普通车取货就可以。
据介绍,雨润在济南奥体中心附近和匡山都租了冷库,加盟商可以要求配送也可以自己去冷库里取货,“如果我们给你配货,肉都是人家挑剩的,质量一般,还不如早起自己来取”。代理商给加盟店配送冷鲜肉的车一般也是面包车。如果确实需要配送,大概早晨7:00左右就能送到店里。
车运送,冷鲜肉会不会变质?面对担忧,该代理商说,一般冷鲜肉送到加盟店时,温度大约会升到6℃—7℃,尽快放到冷柜中,就不会变质,“到10℃也不会有大问题”。
仓库外还有摩托车,猪肉筐脏水里拉
6月9日凌晨2:30左右,天空下着小雨。记者来到奥体中心附近的冷库,与旁边的黑暗与宁静形成对比,这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不少带有制冷机的冷藏车停靠在月台边忙着卸货,冷鲜肉、冷冻肉、热肉摆满月台。
在众多猪肉品牌中,记者找到一家雨润专卖店。一辆写有“雨润食品”字样的冷藏车停在月台边,工作人员正忙着将车上的冷鲜肉全部卸到月台上。司机介绍,这辆车是他自己的,每天专门给雨润从商河向济南送肉。
记者看到,卸完的雨润冷鲜肉并未被直接放进冷库,而是分别装在塑料筐中,与另一品牌肉一起放在月台的帐篷下等待加盟商来取。不一会儿,各地加盟商陆续到来,冷库泥泞的院子里也挤满了面包车、轿车、无厢货车,甚至还有摩托车、三轮车。
一位加盟商上前,挑出质量比较好的雨润冷鲜肉,放进已备好的塑料筐中,随后用铁钩子拉着下月台,经过满是雨水的道路,走向自己的面包车。
一辆摩托车也停在月台前,后座上已经装了一塑料筐不知是何品牌的冷鲜肉,外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塑料布。
“全程冷链”只是个“传说”
据了解,冷鲜肉假如始终处于0℃—4℃低温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一旦冷链断裂,环境温度上升,细菌将会加速繁殖。
据《鲜、冻肉运输条件》(GB/T20799)规定,将冷却肉(冷鲜肉)从一个保鲜库运送到另一个保鲜库,或从保鲜库到零售商的过程中,运输时间少于4小时的,可采用保温车(船)运输,但应加冰块以保持车厢温度,时间长于4小时的,运输设备应能使产品保持在0℃—4℃。
记者致电雨润集团山东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负责配送货物到代理商处,代理商到加盟店的配送他们不负责。“真正的全程冷链应该送到消费者家门口,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儿。”一位业内人士说,理论上讲,代理商到终端必须用冷藏车,确保冷链运输,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但冷链运输成本太高,许多人还是用普通车。
另外,《鲜、冻肉运输条件》也只是个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的,对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约束。
个案点击
厂家要求2℃—6℃低温储存
酸奶摆在院子里保温箱被闲置
除去冷鲜肉,同样需要冷藏保存的酸奶、鲜奶等状况也堪忧。近日,记者以送奶员身份卧底一品牌牛奶奶站了解到,因为“嫌麻烦”,送奶员和奶站站长无视厂家规定,在夏季将奶露天放置。为保证产品质量,厂家为奶站配置的冷柜、保温奶箱反而成了摆设。
【奶站站长】
“放到冷柜里,取奶太麻烦”
日前,记者以应聘送奶员为由,致电一品牌牛奶奶站站长。他介绍,每天晚上11:00—12:00左右,厂家会将奶送到奶站。送奶员凌晨4:00左右到奶站取奶,随后送往各订奶户。按公司规定,必须早晨8:00前全部送完。“奶站租的门头房,没有冷库,一般奶送到后都放在院子里。”站长说,“晚上没有太阳,再加上送来时都是凉的,不会有问题。”按照公司规定,全程冷链不能断裂,公司也给各个奶站配备了冷柜。但将奶放到冷柜里,送奶员取奶就会很麻烦,天气不是特别热的情况下,这个冷柜用不着。“不用担心不用冷柜奶会坏掉,我干了五六年,从来没坏过,
也不会有人查。”他说,偶尔也会有客户投诉喝了奶拉肚子,但可能是对奶制品过敏,很难证明是奶变质引起的。
【送奶员】
保温箱不好用,塑料筐里运送4小时
第二日凌晨4:00,天还没亮,记者来到这家奶站跟随一名送奶员送奶。正如站长所说,奶站是沿街门头房,外侧有一个约20平方米的小院子。一进门,就看到四五筐各式各样的鲜奶、酸奶摆在院子地上。
送奶员老李正低头数奶,他先让记者熟悉奶种类。记者看到,堆在塑料筐里的有酸奶也有巴氏鲜奶,包装有袋装的、盒装的以及瓶装的,总共不下20种。仔细查看说明,贮存条件均是2℃—6℃冷藏,而当天早晨气温大约在20℃左右。
进屋关灯时记者看到,墙上贴有奶站运营规章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要在2℃—6℃环境中冷藏。屋子内侧摆放着冷柜,外侧墙角还堆着几个保温奶箱,都被闲置不用。“保温奶箱开关太麻烦,影响送奶速度。”老李说,他都是用塑料筐装奶。
随后近4个小时内,记者随老李走街串巷送奶。直至上午8:00左右,这些奶已经脱离冷藏环境近8个小时。同时,记者发现大部分订户的奶箱也都是普通奶箱,这意味着部分奶制品还要在高温中待更久。
在明湖小区,老李给5楼一订户送完牛奶后说,下个月起该订户就不再续订,因为夏天到了。
【销售】
超市常温下促销,沿街商贩露天卖
在销售环节也依然存在隐忧。近日在历山路附近一大型超市奶制品销售区,记者看到一部分奶制品放在冷柜中,另一部分也需2℃—6℃低温冷藏的则摆在常温货柜上,用手摸,已感觉不到凉意。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正在清理冷柜,处理好了就会摆回来。
随后,记者又走访济南其他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少商家都将酸奶摆放在常温促销区,有的多袋捆绑在一起。
同样,在纬一路附近,记者看到一商家将各种酸奶、鲜奶摆在街头上卖。有的酸奶被放置在普通塑料筐里,有的则被放在相对保温的泡沫箱里。商家介绍,这些都是早晨刚到的新货,到中午附近学校的学生一放学就会被抢购一空,根本等不到质量变坏。
【业内说】
酸奶不冷藏,变质或营养降低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国家标准,酸奶是原料奶经过含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成的产品,含有活的乳酸菌,数量规定为每毫升不少于100万个。酸奶品种有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三类。依照规定,此类产品必须在2℃-6℃的温度下储存。原因是,产品中存活着非致病的活菌体,包括有益菌和其他无害菌,温度一旦升高,它们就会迅速繁殖,产品就会变质而不适合饮用。另外,过高温度也会使乳酸菌死亡,丧失原本的营养价值。
他还告诉记者,夏天高温天气下,酸奶一般在1—2个小时就会逐渐转为常温。不冷藏或者反复多次对酸奶升温降温,会加速酸奶变质。同时,酸奶不放到冷柜中,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使细菌繁殖,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冷鲜肉、牛奶在配送过程中偶尔脱离冷链运输只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在超市、菜市场、批发市场,食品运送途中,还有大量人们见不到的冷链缺失。比如,冷藏车为省点能源,中途关闭制冷机;运到超市门前,还得排队在大热天等候上架销售……
这或许不是单纯某个人或某家企业的错,毕竟,目前强制性标准缺失,企业做不到,也缺少法律制裁和部门监管,消费者还停留在“不变质就好”的低层次消费阶段。然而,食品冷链不是各环节的加法运算,而是乘法,一个环节为零就全部为零。
记者调查
超市仓库前冷链食品排长队
6月11日中午,天气炎热,在一家大型超市仓库入口处,运货车辆排起长队。一辆运输奶制品的冷藏车卸下部分货物后,车厢门大敞,奶制品暴露于常温中。再往里走,一名工人用推车推着几箱冰激凌排队等待入库:“我已在这里排队超过20分钟。”
“还有一些超市,早上9点开门,冷藏车六七点钟就卸下货物等待了。”中国物标委冷链物流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还只是人们看得见的冷链食品脱离冷藏置于常温下,还有一些人们看不到的。
据介绍,部分冷藏车是普通车或集装箱改装的,尽管显示温度达标,但实际与车厢内部温度不符。还有一些司机为节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关掉制冷机,快到目的地时再开机。甚至还有的就在普通汽车外罩层棉被,到达目的地后再送进冷库急冻。
王国利前一段时间到美国出差,专门考察了当地多家超市,发现很少有蔬菜、水果在常温下保存销售,甚至部分矿泉水也是冷藏。有关数据显示,在欧美一些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90%肉类、80%水产品基本没在冷链中运销。
断链之忧
食品保质期内变质每年损失几十亿
“日常生活中人们或许会遇到冷链食品保质期内变质,这可能因为在运输途中没有全程冷藏所致。”王国利说,冷链缺失或断裂首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营养成分流失,严重者会变质,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去年端午期间,就曾有媒体报道霉变粽子导致宁波孕妇流产。
据统计,每年春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