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春兰香消殒
春兰曾是中国不折不扣的空调大王,曾书写过辉煌的历史。
[小标题]缘起
春兰始于集体企业,其前身泰州制冷机厂由两家集体小厂和一家国营小厂合并而来。
1973年,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春兰集团前身之一)应一家上海单位的订货要求,研制生产出第一台CKT—3A型窗式空调器。
在陶建幸的带领下,泰州制冷机厂由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工业企业,将春兰塑造成为中国空调业最早的名牌。
[小标题]崛起
春兰当时之所以能异军突起,一是源于在中国空调导入期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把握。1980年代末,中国市场进口机一统天下,功率多为两匹机,主要用户一是宾馆、二是计算机房,而两匹机对于宾馆的房间而言太小,对于计算机房又太大。于是,陶建幸采取“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策略,引进一匹和三匹的窗机,主攻7000大卡以上的柜式空调和3000大卡以下的家用空调。1989年,春兰年产空调近10万台,产销量、利税均跃居全国空调业之首。
1994年,春兰成为中国最大空调生产基地、世界空调七强之一,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春兰一年赚几十亿利润。1995年,春兰电器公司荣获国家统计局颁发的“中国空调之王”称号。
[小标题]凋谢
好景不长,1996年,富起来的春兰开始凭借压缩机的技术,启动多元化战略,投资汽车、摩托车、高能电池、集成电路等靡费资金、规模取胜的大产业,却又浅尝辄止,毫无结果。
2000年以后,陶建幸启动春兰的MBO,但以失败告终。
接连的失利令春兰元气大伤,而盲目的多元化更令春兰分身乏术,最终连主业空调都被拖累,转瞬即成昨日黄花,退出空调业的三甲之位,眼睁睁看着海尔、格力和美的一起后起之秀从自己身边超越。
2009年,春兰上市公司置入房地产业务。
原文刊于三联《竞争力》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