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渐步小康家庭
2002年12月1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社会学家认为,从现阶段的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期间,汽车(严格说是家用轿车)、房子(严格说是有点档次的洋房)和中央空调堪当新的“三大件”。
在欧美,轿车、洋房以及中央空调已经相当普及了,并被认为是生活舒适程度的要素。
在中国,人们的住房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舒适以后,更多渴望是拥有一部私人轿车,来自权威人士预测,两三年后,轿车将会普及家庭。
而中央空调呢?更多的人是对它陌生。即便是知道有这个东西,也没有多少人把它与舒适的生活挂起钩来。
但有人大胆预测,几年后,中央空调会像汽车一样涌入家庭,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中央空调——改变生活品质
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当你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感受着一栋栋精致而温馨的别墅时,你会发现,这些别墅有一个共同点,别墅前面的庭院有车库,而后花园里则有一个“庞然大物”——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在西方人眼里,前者是代步的工具,而后者是改善生活环境的工具。家用中央空调并不仅仅是一款家电,而成为了一个家庭必备的设备。
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对记者说,现在美国的家庭只用两种空调,一种是窗机,另一种就是中央空调,前者的消费群一般是单身或者暂居人员,而后者则是有房产的稳定收入人士。这位有着多年营销经验,并拥有几分钟内就征服客户的魅力的营销专家认为,西方人更讲究人性化,讲究生活的品位和质量,而中央空调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和四季如春的感觉,如今,中央空调已经在家庭、写字楼、酒店等相当普及了。正是因为家用中央空调带给人类方便、享受的特点,因此被称为“一步到位,永不落后的选择”。
沿着青岛的东海路向东走,两旁是一片片花园式别墅,但记者发现,别墅的外墙上大都挂着壁挂式或柜式空调的室外机,很少家庭安装中央空调。记者曾经做过调查,调查对象是高收入人群,在列出消费的大宗物品的名单中,房子、轿车赫然列入名单之中,而中央空调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些人即使购买了空调,大多是壁挂机或柜机,而中央空调压根就没想。
这就是观念上的差距。
但有关人士认为,这种观念很快就会改变,五年前有多少人想到买车,而现在又有多少家庭买了车,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小康标签的产品,至少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此商品必须能给人类带来很多享受和方便,并且从现在到将来的某段时间内成为人们的需求和消费主流;二、此商品目前仍属少部分“有钱阶级”的消费品,但随着需求量的上升,参与生产的企业增多,产量的增长,价格的逐渐下降,普通大众的拥有将成为可能和趋势。看来,中央空调具备这两大要素。
来自中国家电协会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中央空调增长率达12%,到2005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需求总量将达200亿元,2010年更高达350亿元至400亿元。四年后,国产家用中央空调将达到300-500万台。
■国产中央空调——喝彩中闪亮登场
中央空调的市场前景是诱人的。
就像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市场垂涎三尺一样,美、日中央空调制造商早已盯上了中国中央空调市场这块大蛋糕。
20世纪9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开始升温,同时,房地产相关的产业也悄然兴起。尽管当时的中央空调市场很小,但洋品牌却信誓旦旦:未来的中央空调市场一定会很乐观,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发展的趋势,而且,中国家庭奔小康也需要中央空调。洋品牌一方面艰难地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耐心地培育市场。
在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中央空调品牌也闪亮登场。1996年海尔率先涉足中央空调领域,因为他们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发现了中央空调市场的巨大潜力。
海尔汲取了其它中国品牌失败的教训,不是单纯地引进技术,而是消化吸收,最终为我所用。在此基础海尔进行突破创新,拥有了中央空调的核心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已在世界的中央空调界名声大起。在1998年,海尔已由原来的引进技术转为输出中央空调技术,而且产品畅销海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结束了中国中央空调只能从国外引进的历史,开创了中央空调行业的民族品牌时代。细细算来,海尔只用三年时间走了洋品牌百年走的路,创下了中央空调界发展速度之最。
海尔商用空调产品本部本部长王利对记者说,这几年他们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培育市场,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二是在产品上、在服务上不断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地产商为住宅基地配备家用中央空调的项目越来越多,精品住宅的推出,极大地拉动房地产市场,同时带动家用中央空调的需求。海尔中央空调还抓住住房改革的契机,多次与房地产商强强联合,联袂打造精品楼盘。
近年来,海尔推出了氧吧中央空调、燃气中央空调、双冷暖中央空调等一系列新产品,尤其氧吧中央空调,它可使房间内的氧气含量始终保持在最有利人体健康的水平,空气清新洁净,让人神情气爽,消除疲劳。今年10月18日,国际最大的专业制冷展之一——第21届IKK展在德国纽伦堡拉开帷幕,海尔氧吧中央空调一亮相立即吸引了欧洲各国经销商的眼球,一位英国经销商兴奋地说,这款氧吧空调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产品,在屋子里能够呼吸到新鲜的氧气,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英国的消费者肯定喜欢。在开幕当天,海尔商用空调便获得意向订单2000多万美元,轰动了制冷界。
■岛城中央空调:洋品牌的伤心地
2001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骤然紧张起来。以海尔为首的民族品牌强烈冲击洋品牌,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洋品牌节节败退,不得不接受二线品牌的现实,而青岛更成为洋品牌的伤心地。
青岛创业园,海尔打败了日本竞争对手。
青岛软件大厦,海尔打败了美国竞争对手。
……
谈及洋品牌失败的原因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令人咂舌的价格使洋品牌成为一种“贵族”产品,而极难打开青岛中产阶层市场,另外,在市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以变应变而失去了许多商机。
以青岛创业园为例,中标的中央空调不仅要质量性能优以外,还要满足青岛创业园极为苛刻的条件。青岛创业园是为国外留学生及为青岛建设做出贡献的教授学者建造的居住之所,该园要求:中央空调除了质量和性能是最优以外,还要保证整个建筑外立面的美观,空调室外机能够隐藏安装;由于许多房间出租,为了避免用电不均而导致的纠纷,工程方还要求空调上最好能够带有单独计费的功能。如此苛刻的要求,国外厂家只能“望楼兴叹”。而海尔中央空调专为创业园“量身度体”单独设计产品,并成立了攻关小组,最后一举中标。
在彰显个性化的时代,谁能够最快速度地满足用户需求,谁就拥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美、日等国家最先进的中央空调技术不拿到中国来(他们想保持对中国的技术优势),又怎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呢?一个零部件改造要验证一年,等你验证好了,市场也变了,这又怎能赢得消费者呢?
海尔商用空调产品本部本部长王利对记者说,海尔的做法是,立足专业化,走进个性化,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要有实力才会有速度,这是整个系统的速度。
海尔这几年来进行的流程再造,就是要加快和提高满足用户需求的速度和能力。海尔围绕订单流,从信息流到物流,从科研开发到订单执行,海尔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集成全球最优资源,给用户提供超出其期望值的个性化产品。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以及不断升值的期望,近年来,海尔相继推出了用户学校普及概念、星级化专业设计师、透明服务、自助餐服务等一系列星级服务,每一项服务推出都意味着贴近用户一步,一次升值。
而服务恰恰是洋品牌“难过的坎”,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对记者说,现在高档的楼宇和别墅小区,用户对装修要求都很高,有时用户的一个很细微的要求,洋品牌可能会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而海尔仅用一两天的时间,这样一比,用户就知道该选择哪一家的产品了。
全面小康不仅需要小康标签的产品,而且需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
海尔一直致力于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民族名牌应该有这个历史使命感。
--海尔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