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可再生能源区域能源站在南京建成运营
变电站上设健身房、雨水循环利用,办公楼间公交直达,没有冷却塔、没有锅炉房,利用长江水区域集中供冷供热,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宜人的温度和冷热水。所有这些绿色环保设施,最快2年内,就将在位于南京江东中路旁的河西新城北部区域绿色建筑群内体现。记者昨日从最新竣工的国内最大区域能源站里获悉,年底前这片建筑就将进行桩基施工。
区域能源站全年可节能8300吨标煤
“区域能源系统与传统建筑节能系统差异很大。” 昨日,记者在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能源站内参观时 ,有关技术人员透露,该套系统较常规空调系统,全年用电量预计减小达40%,全年节能8300吨标煤。 每年至少可以减少 2500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相应减少。
走进区域能源站机房,引水管道机器低声轰鸣,控制中心内,江水、园区气温等各项数据随时显现。工作人员介绍说,区域能源系统依靠临近长江的独特地理优势,夏季利用长江水冷却,冬季利用长江水低品位热能供热,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控制中心还可通过软件系统将园区内各处所需要的冷热供应“按需分配”。“比如说,前几天比较暖和,机器负荷较少,所以三台主机基本上处于待机状态。最近天气冷下来,主机就会按需开放。”该公司合同能源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徐敬玉对记者介绍说,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建设,区域能源站将有14台主机保证园区内9兆的用电负荷量。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呼唤政策扶持
记者了解到,由于过去的节能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不少企业老总不愿意花钱搞节能。因此,推广节能建筑就特别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商业运作模式。而一种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就此成为了新宠。
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江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暖项目就运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和常规系统相比较,初期投资增加了输配管网而节省了配电、设备及机房土建等多处,增加的投资均由能源服务商承担,项目建成后的节能收益再用来支付能源服务商的投资。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购买和安装节能设备,改造企业只需以未来的节能收益支付报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江苏已经出现了一些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化的“先行者”,不过这种双赢模式的大面积推广目前还存在一些“拦路虎”。据介绍,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一个项目的投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成百上千万元,很多公司无力同时上马多个项目,尤其是民营节能服务公司,缺乏抵押物、担保物,目前融资还比较难。
“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刚刚兴起,这一个市场有待培育。”江苏省住建厅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节能改造项目融资渠道有限,缺乏经济激励政策。此外,如果市场诚信不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较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等等,这些都在呼唤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记者 许小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