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市场部已搬至北京
2002年12月2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本网最新消息,远大市场部已经离开长沙,奔赴北京。远大北京办事处位于北京中关村数码大厦--应用远大空调的一座大楼,这是远大北上的第一步,其后,远大将在北京建立远大村,用以生产和销售。
毫无疑问,远大北上是远大、甚至是全国暖通界的一件大事。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生产基地设于长沙,占地31万m2,在中国20余个主要城市及纽约、巴黎设有分支机构。公司取得德国TüV-ISO9001、瑞士SGS-ISO14001认证。公司创业于1988年,以3万元起家,1992年员工约50人,净资产约200万元;1995年员工约300人,净资产约1.8亿元,建筑面积约2.2万m2;1998年员工约1100人,净资产约11.5亿元,建筑面积约9万m2;2001年员工约1400人,净资产约17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m2。公司一直以滚雪球方式累积资产,从1995年起从未贷过款,一直保持较高的现金储备。
10年,时间并不久远,远大,从总共不过三万元的资本起家,已建立了暖通界里赫赫有名的品牌、赫赫有名的远大城,所有在远大参观过的人不得不对这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加以思考。
2002年的远大,同样成绩骄人
4月,获得电磁兼容(EMC)证书
9月,名列“向世界名牌进军的十六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9月,获得TUV莱茵公司颁发的低电压指令CE证书
12月,成为12月,成为“联合国全球计划组织”向全球推广的典范案例
附:远大总裁张跃11月22日在员工大会上的讲话
远大企业文化的革新
勤,是远大企业文化的核心
我今天想谈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远大的企业文化要重新定义,我们要重视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和非常有成就的事件。好事情我们多讲,好人就更应该多讲。我们企业的思想教育活动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的时候尽可能在小范围、二个人面对面的批评,不必在大会上指名道姓。事实上有非常多的好东西,尤其是在创业时候我们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东西,有时侯回忆一下就鼻子发酸,就有点激动。很多员工可能已经忘记了,那时候经常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打卡机统计的小时数是三十天乘以十四小时,有些员工连续干四十八个小时。中间休息二个小时后再干四十八个小时,连续干七十六个小时的很普遍,只是打个盹就来上班了。我觉得这些老的传统我们应该继承,我们有责任把它们写出来,写出来教育我们的新员工,也教育我们的老员工,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远大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就是一个:“勤”,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勤奋可以使我们做事情做得更多,勤奋使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并真心投入工作。勤奋的人从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更多、智慧更多、人更聪明。有一些人有些小天才但不勤奋,所以没有成大器。回想我们92年、93年,包括95年、96年那种勤奋的状态,经常性地回想一下,非常有好处。当然,公司的发展有一个目标就是越来越多地给大家创造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不能忽略我们赖以成功的因素--“勤”,只要做到“勤”我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几乎没有人际之间的隔阂、麻烦、纠缠,没有时间去纠缠,大家只想到工作,就不会闲下来,人太闲了就可能出现猜疑、埋怨、不良的计较等等,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使工作情绪变得非常不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带来的是财富,是好的心情,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我们要经常讲这个传统,搜集一些传统故事,我写一点,老员工可以每人写一个小故事。然后编一个画册,就叫《远大企业文化》,把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优良传统载进去,可能是一千幅图片、四五万字、图文并茂。原来私人拍的一些照片,你和家人到车间拍的一些照片都可以收进画册。前不久有一个员工拿来了第一批员工名单,非常好,我们也可以把它编进去,让人们知道我们那个年代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付出了多少汗水。再过五年或十年又出一本画册。让新员工一进来每天花二个小时来学习,老员工每个月翻阅一下,让大家不忘记好传统。
重视好人好事
还有一件事,我要求人力资源部到各车间、各部门去收集好人好事,一个月收集一次,作为例行工作,这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员工的考核评级、信用评级,好事做得多当然信用级就高;第二个用途就是上榜,员工做了什么好事,可以上我们的网页,或是在我们的厂区里、各个事务所张榜。第三个好处就是作为历史资料存起来,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编新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就把这些资料编进去。这都是金子,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这对社会也是一个贡献,因为整个中国就缺乏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比我们的产品还要大的贡献。提倡好人好事不是说对坏人坏事不要批评、不要处罚,只是批评的方式要改变,处罚也不要全部公开,对真正有严重问题的作为一个教训提醒大家,是很有好处的。
健全信用评级
关于信用评级,就是确定我们每个人在公司的人事档案里留下的是红色档案还是黑色档案。信用是什么?第一,信用是言而有信,违背公司的规定就是言而无信,就是不守信用。第二,说话算数,如果你对公司提供的背景材料有虚假的就是不讲信用。工作中你承诺要怎么做而实际又是另一套也是说话不算数的表现。中国人其实是很有条件把诚信档案搞起来的。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中国就已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善的人事档案系统。阶级斗争年代外调人员漫天飞,拎个黑夹子、穿得比较整齐,档案做得清清楚楚,每个干部工人都有一大叠档案。中国原来可以做到,远大今天就更可以做到。前一段人事做了一些新员工调查,发现个别新员工在原单位欠了钱没还就来了,钱虽然不多,但这是很严重的信用问题;还有些是原单位的工作没交接清楚就来了,这也是信用问题。个别人甚至还有很严重的不良行为。这些都是对他信用评级最重要的依据。信用等级是A级、B级、C级,每个员工都有一个级别。我相信绝大部分员工会是红色档案。
实施互信管理
我们还要建立一种新的人事关系叫互信,讲互信就必须有一系列的举措,如自取购物等等。我们要形成一种普遍的互信风尚。互信带来的好处一是自信心的提高,自己会觉得很高尚,我见钱不眼开,我了不起。二是提高效率,三是真正地杜绝不良行为。互信可以比监督更有效地杜绝不良行为。监督还是要,只是形式要变,要有的放矢、有重点,不能是普遍的监督。苏联倒台全世界鼓掌,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克格勃组织无孔不入地对全世界实行普遍监督。互信的结果是大家团结、和气,工作效率提高,每个人都将成为高尚的人。时间长了社会上都会知道远大员工了不起,值得信赖!甚至于达到别人听说他的哥哥、姐姐、妹妹在远大工作,他(她)也是可信的,这个价值就是非凡的了!我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边是非常讲互信的,西方的文化是谁都不信,西方的宗教不管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都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是恶的,这与中国的“人之初,性本善”完全不同。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建立互信是可能的。西方国家之所以建立了无孔不入的法律体系就是因为他们无互信,只有靠法律来维持人与人的关系。有人说远大建立的互信跟现代企业制度是冲突的,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在美国有美国的模式,在日本有日本的模式,在中国就应该是强化互信这么一种模式。讲互信就必需对很多与互信相冲突的文件重新思考。比如办一件事动不动就这个签字那个签字。能不能用一种简洁的手续完成大量的经济活动,能否做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付款都不用我签字?我们要围绕互信去检查以往所有的制度,改掉不互信的那些规定。搞那么多人签字有什么必要呢,它带来的是互相猜疑,并且可以都不负责任,因为大家都签了字嘛。所以以往的各种表格、各种文件要全面改,将互信精神写进去。公司自从采取小商品自取购货以来,情况是非常好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一个小卖部、四个咖啡厅,二个多月来比原来收款购物丢失率还要低一点。当然可能还有一二个不良分子,有三五个也不足为奇。我们的员工这么值得信任非常了不起。我当时夸了海口“亏四五百万也没关系”,现在看来没有可能了,最多也就是亏一二万吧。我们公司的员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应该表扬今天在场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员工。如果你见到你的朋友,你就说我们的商品是通宵达旦地放在外面没人管也没人拿的。
常读《把信带给加西亚》
大家都带了这本《把信送给加西亚》,几个月以后我们还会发一本新书叫《员工素质读本》,其中就包含了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还包括了管理学院雕塑的伟人生平和名言警句。现在先讲《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留学时在公共汽车上逃过票,被记入了他的信用卡,让他的信誉大打折扣,到处找不到工作。过去在中国这种事情不算回事,今后就不行了。讲信用、诚实的品德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不讲信誉,只要你欠钱不还,或者你乘车逃票、撕毁合同、偷税漏税、化公为私、说谎骗人。总之,只要你不讲信誉,你就会失去很多机会。银行不可能再借钱给你,再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邻居都要躲着你,哪家公司都不愿雇佣你,自然也没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你在这个文明社会就难以立足。”远大在创业时非常穷,到处去贷款,我前后找银行贷的款有二三十笔,我没有拖欠过一天。现在有一种说法,能贷到银行的钱就是好事。有一些名声响当当的企业负债几个亿,银行越来越拿他没有办法,只有更多地借钱给他,这就叫耍信用的赖。这种情况在湖南很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很多,这种企业是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欠债要还,该付的钱要付,任何小便宜不要贪、不要占,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要去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在为谁打工》谈到一种敬业精神,齐瓦勃打工决不是简单的为了老板,也不是简单的为了钱,是为了远大的前途,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打工,他希望自己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到的薪水。这个人太了不起了,最后他成了卡内基的总经理。
在《塑造你自己的雕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的热忱。这样,你就可以从平庸卑微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厌恶的感觉自然会烟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