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空调市场将展开价格、技术、服务三大战役
2002年04月0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2月24日,格兰仕空调厂家宣布将近20款主力机型大幅降价,最高降幅达35%,此举拉开了2002年空调价格战的序幕。
3月初,几家三线空调品牌羞答答地举起了自己的低价牌,但在对外宣传时十分谨慎和低调。
3·15期间,海尔派出大批身着整齐工作服的售后服务人员,在各地的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中列队宣誓,频频亮相;与此同时,一些二线空调品牌厂家宣布,将各自的年产销目标锁定在百万套以上。
一切都表明,今年空调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大战仍分为:价格、技术、服务三大战役。
价格战,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空调生产厂家来说,每年的二、三月是空调品牌决战的前夜。但今年面对价格战,厂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一些厂家仍以价格战为利器,为了抢占市场先机,率先打出降价、让利牌,一些老品牌企业如格力、科龙、美的则静观态势,宣称近期不会打价格战,一些新产品价格甚至还稳中有升。但记者从内部了解到,许多老品牌已在策划各种价格方案,以应对市场的变化。近几个月来,在市场上已沉寂很久的一些空调品牌如迎燕、古桥等又相继出现,与新科、格兰仕等品牌一道,实施低价位战略,其价格之低,承诺之好,不由得消费者不心动。
记者在武汉各大商场看到,尽管一些空调开始降价,但消费者咨询的多,购买的少。据某空调厂销售经理透露,此次降价的大多是市场滞销的老机型,且降价幅度也多有水分。对此另一位空调企业的总经理则明确表示,由于近两年空调频频降价,价格已近谷底,因此今后空调市场大战将以技术战、服务战为主流。可目前还不到旺季,消费者仍在持币观望、等待。
技术战,提升品质上档次
据悉,目前国内有大小空调厂家200多个,但大多是购进国外原材料如压缩机、芯片等再组装生产,因此技术含量较低,大量产品滞销。据统计,2001年我国空调产量为2000万套左右,实际上只售出1000多万套,大量的库存压得许多厂家喘不过气来。于是正当一些三线品牌降价时,一二线品牌则惟有以技术一争长短。
日前,继一厂家推出智能变频中央空调及138种具有智能调温能力的数码直流柜机后,其他具有技术优势的厂家也纷纷亮出特快制冷(热)、变频智慧眼、新型节能的第四代变频空调等新技术产品。现在在商场家电区可以看到许多空调一线品牌都推出了一两款面目全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可当消费者询问时,大都没有定价格,或是仅有一台样机,原来这些都是厂家推出的“试探性气球”。
据行家分析,今年一线品牌为保持市场份额,防止二三线品牌利用价格战翻盘,其产量不会减少,预计在2500万套左右。但由于市场容量不到1800万套,这必将迫使许多无技术优势的组装式企业提前淘汰出局,市场将通过重新洗牌,再次分配各品牌的占有份额。
服务战,强化品牌亲和力
当价格已降到底线,技术难有进展时,许多空调厂家就把眼光瞄准服务,大打服务战,打造品牌美誉度,提高品牌亲和力。2月28日,一家企业承诺,凡购买其变频空调、节能空调者,即可获价值千元的终身保修卡。近日,另一品牌已同湖北千余家一二级经销商构建起服务联盟体系,以包代保(保修不收工时费只收材料费,而包修则全免)。科龙空调也不示弱,推出“全过程无忧虑服务”。3·15期间,海尔派出多支身着整齐工作服的售后服务队伍,在各大商场列队宣誓。新入市的小天鹅空调,全力打造崭新的“微笑之心”服务,全心打造业界“服务金牌”。长虹刚“让用户放心”,格力干脆提出服务的最高境界是“零服务”。还有其他品牌的五星级服务、快乐天使服务、售后服务快速反应部队等等,目的都是全力打造品牌美誉度,强化其品牌的亲和力。
从价格战、技术战到服务战,各空调厂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攒足了劲。但除了这老三样,似乎再也没有别的招法了。概念战前几年也搞过,仿生呼吸、森林风、海风、自然风、绿色环保,可叫归叫,消费者照样不理睬。其实最实际的还是企盼老天照应,到夏季再多来一点高温,让40℃的高温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大家都可赚个盆满钵盈。
针对2002年市场竞争形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日趋激烈,空调进口关税的取消,使得日、韩空调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加强。因此今年的市场竞争焦点已不单纯是价格的竞争,而服务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都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这个主题将成为企业争取市场份额的最有力的手段。
——摘自《中国压缩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