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市场布下质量陷阱
2002年07月0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今夏,千元以下超低价空调不断搅热市出一些作坊式企业采用低质甚至从二手空调拆下的器件攒成超低价空调。
■有些名牌厂家为应对价格战千方百计降低原材料成本推出“低端”产品今年入夏以来,空调价格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千元以下的空调。可与此同时,天津消协的调查表明,今年受理的家电投诉中空调所占比率越来越高。价格降低对消费者是好事,但如果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就得不偿失了。据业内人士介绍,以现在的原材料成本,分体空调售价千元以下、柜式空调售价2000元以下,都是做不出来的。那么,市场上的超低价空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降低工艺水平和零配件质量等欺骗手段,生产低质空调。在商场里,消费者无法看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使用的原材料情况,一些超低价空调恰恰由于在设计、材料、系统安全方面与优质空调存在较大差别。据行家介绍,空调质量与重量相关。一些偷工减料的超低价机不惜影响冷凝和散热效果,将机内铜板厚度减少1/4、散热片数量减少1/3;将本该用1毫米的铜管减为0.75毫米,增加爆烈漏氟的可能;还将0.6厘米厚的镀锌板外壳换作0.3厘米的冷轧板(镀锌板每吨5300元,冷轧板为4300元)。另外,高质量的空调一般用的是镀锌板进口双转子压缩机,千元空调用的很可能是冷轧板单转子甚至是二手压缩机。
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名牌厂家为了与超低价空调竞争,居然也用偷工减料的方法生产出一部分低质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减少了散热器翅片数量和盘管层数,压缩机也是一些落后积压产品。
技术含量大打折扣
判断一台空调的优劣,一般来说有3个标准。首先是安全方面;其次是性能,主要表现在制冷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再次是噪音,劣质空调噪音比较大。有些低价空调为了片面降低成本,技术含量大打折扣,不仅在研发上很少有资金投入,甚至用一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作坊式生产,结果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都导致空调可靠性、能效、噪音、冷却速度有所不同。据业内人士介绍,真正好的空调可以达到无尘安装和安全配电,而且会在空调内部会使用防腐材料和降噪音材料,这一些低价空调都不可能做到。
耗能量大使用成本高
空调效率低下,耗能量大,使消费者使用成本增加。我们以1.5匹空调为例算一笔账:以一个家庭每年使用空调4个月,每天4小时,平均电费0.41元/度来计算,节能性能好的空调器比同类普通产品节能20%—40%,每年节电200度以上,10年(国产空调的平均寿命)累计节约电费800元以上。而劣质空调器因其制冷效果差,比普通空调器耗能量至少要高20%以上。所以,购买低价空调,虽然一次性投入小,但从长远来看却并不划算。耗电量、制冷量等性能、舒适度的降低,会使消费者赔上更多的金钱与时间。
捞一把就走售后服务难
空调器的安装和售后服务,是保障空调器性能的重要方面。消费者购买过分便宜的空调,乍一看似乎捡了便宜,但时间一长才发现问题多多。一些作坊式企业,由于缺乏研发积累和制造能力,低价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属低能。而他们的售后服务就更差,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没有售后服务。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有苦水只能自己咽下去。因此,没有质量和服务保障的空调,即使价格再低,也不要盲目掏腰包。购买空调时最好到信誉好的商店,购买经过多年市场考验的名牌产品。
--摘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