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汇报
2008年10月1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一九九九年七月八日)
家宝副总理、各位委员: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 11 月底在北京召开。国务院领导对大会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今天家宝副总理又亲自主持第一次组委会会议。在此之前、我们召开了组委会第一次联络员会议,讨论了组委会的运行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和会议筹备工作方案等项工作。受组委会的委托,现我就缔约方会议的背景、中国保护臭氧层的工作情况、以及筹备工作的进展作一个简单的汇报,并请组委会对筹备工作方案和部门职责分工等事项予以审定。
一、缔约方会议背景情况
臭氧层破坏,已经成为了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焦点问题。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分别于 1985 年和 1987 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在 1994 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 9 月 16 日定为国际保护大氧层日。
《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全球保护臭氧层国际合作的框架,提出了受控物质(主要是哈龙、氟氯碳即氟利昂)清单及其逐步和最终完全淘汰的时间表(发达国家在 1995 年底全部淘汰哈龙和氟氯碳;发展中国家在 1999 年 7 月 1 日开始,将氟氯碳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 1995-1997 年三年平均水平,2010 年完全淘汰),并就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其制品的贸易、数据报送和违约处理程序等作出了规定,特别是建立了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承担《议定书》规定义务的多边基金机制(截止到 1999 年,基金总量为 11.4 亿美元),并提出了技术转让框架。目前《议定书》缔约方已有 168 个。《议定书》被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认为是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成功典范。
依照规程,《议定书》缔约方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内容是回顾和审议《议定书》的实施进展情况,对《议定书》做修正或调整。根据中国政府的建议,经第 10 次缔约方大会决定,1999 年的第 11 次缔约方大会将于 11 月 29 日王 12 月 3 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届时,将有《议定书》170 多个缔约方和观察员国家代表、具有观察员地位的国际组织代表、联合国专门和有关机构代表、与保护臭氧层关系密切的其他政府或政府间组织代表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约 1000 人出席会议,预计其中有 60-70 名部长级代表。
二、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的进展
中国于 1991 年 6 月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近年来,我国在保护臭氧层的工作中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履约方面。我国积极参加了历次缔约方会议和有关国际会议,努力推动国际履约谈判,并向国际社会派送了多名国内专家,参与有关工作,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在我国积极倡议下,建立了《议定书》多边基金机制。我国与美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日本、丹麦、芬兰等国在保护臭氧层技术信息交流、生产线替代转换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多边基金框架下,我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等 4 个国际执行机构也已建立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程序。迄今为止,多边基金向我国 200 多个企业提供了约 2 亿美元的赠款;批准了 3 个行业的整体淘汰计划,获得赠款 2.19 亿美元(其中氟氯碳生产行业 1.5 亿美元、消防行业 6200 万美元、汽车空调行业 770 万美元)。我国共获得 4.2 亿美元,约占目前基金总量的 40%。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我国国际履约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了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保护臭氧层工作协调和领导,我国于 1991 年成立了国家保护大氧层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公约》和《议定书》,并审核各项执行方案和提出决策性意见。目前,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有:国家环保总局、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海关总署、国家内贸局、国家机械局。国家石油和化工局、国家轻工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 17 个部委(局)。
2、编制《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于 1993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国家方案》根据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替代品、替代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臭氧层的机构安排、政策框架、行动计划,估算了资金需求(约 14 亿美元),筛选了可执行项目,是我国开展保护臭氧层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998 年对《国家方案》进行了修订,调整后的资金需求约为 8.6 亿美元(含己批准的化工、哈龙、汽车空调行业计划)。 修订后的《国家方案》正在报国务院审批。
3、将保护臭氧层纳入规范化管理
我国目前已制定并实施了 20 多项有关保护臭氧层的政策,主要包括:对哈龙和氟氯碳化学品实行生产配额制度;禁止新建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设施;禁止在气雾剂产品生产中使用氟氯碳类物质;禁止在非必要场所新配置哈龙灭火器;2001 年后,禁止在新车中使用氟氯碳空调器;实行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申报登记制度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中国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幅度,促进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加快多边基金项目的实施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积极开展保护臭氧层宣传教育工作
为提高全民保护臭氧层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臭氧层工作,我国政府十多年来一直将保护臭氧层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国举办了国际 CFC 和哈龙替代会议、全国保护臭氧层工作会议等大会,各行业也陆续分别召开了由有关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企业、用户和科研院所参加的最新替代技术、政策、行业战略等方面的研讨会。从 1995 年起在每年的 9 月 16 日组织一系列活动,纪念“9 · 16”国际臭氧日;我日现有臭氧层专业期刊 6 种,编纂/翻译出版有关保护臭氧层图书 10 多种;制作了一部科教电影及有关电视宣传节目。 5、淘汰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我国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消费量而言,1995 年我国的消费量达到了最高峰 10.5 万吨,1996 年、1997 年的消费量分别削减为 8.1 万吨和 8.7 万吨,1998 年初步统计仍保持在 8.7 万吨左右;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方面,我国 1995 年、1996 年的总产量一直维持在 8.5 万吨左右,1997 年达到了 9.5 万吨,但随着我国消防行业和氟氯碳(CFC)生产行业整体淘汰计划的批准并实施,我国自 1998 年开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1998 年估计产量为 8.9 万吨,预计在今后几年内,我国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产量将大幅度下降,其中在 1999 年 7 月 1 日至 200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我国将淘汰总共约 1 万吨的氟氯碳生产,从而将保证我国实现氟氯碳生产冻结在 1995 — 1997 年三年平均水平上,这在明我国将成功实现并超过了《议定书》规定的生产和消费冻结目标。
此外,我国在保护臭氧层科学研究和替代品、替代技术开发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尽管我国在保护臭氧层履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在在不少问题。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涉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企业多,分布广,企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除此之外,目前多数企业内部正处于经营机制转轨和调整时期,外部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给实施转换和替代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为完成生产冻结目标,我国要在 1999 年淘汰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 5000 吨,尽管完成消费冻结目标的把握较大,但是一些已完成转换替代的企业在没有严格法规约束的情况下,特别是由于替代后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供应问题,又出现了再次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回潮现象,增加了江约工作的不确定性。
三、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已于今年的第一季度启动了会议的筹备工作。目前,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具体工作的进展如下:
1、成立大会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任主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任副主席,组委会委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及外交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组重会按照“统筹、高效、有序、节俭”的工作方针,对大会的筹备组织工作实行明确分工,统一管理。为配合组委会工作的开展,成立了大会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大会筹备的具体事务。
2、完成与联合国环境署的东道国协议谈判
东道国协议是联合国组织与东道国就会议会务服务要求、会议费用安排、与会人员资格、通关便利、与会人员外交豁免权以及医疗保健、安全保险、宗教信仰等达成的一揽子协议,是联合国系统国际会议在东道国召开的法律性文件。目前我国与联合国环境署已就此达成了一致,东道国协议的签署正在办理中。
3、制定了大会组委会工作职责和筹备工作方案
组委会秘书处借鉴在京召开的第 30 届世界地质大会、第 11 届亚运会、第 10 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第 22 届万国邮联大会的筹备工作经验,制定了大会组委会工作职责和筹备工作方案,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补充修改了这两个文件,并将提交今天的会议审议。
4、开展大会宣传工作
为扩大会议影响,宣传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我国的保护臭氧层工作,组委会秘书处印发了大会中英文宣传册,开通了大会的计算机网络中英文主页,制作了大会宣传张贴画,并已于“6 · 5”世界环境日在全国张贴。此外,正在与世界银行合作拍摄保护臭氧层专题电视片,拟在大会期间播放。
5、实施保护臭氧层技术和产品展览准备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