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集体抵制劣质吃电空调上市
2004年07月0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三成品牌遭遇生死劫
“节省用电”,最近,这个字眼在中国频繁出现,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各级政府部门,都把如何节电提上议事日程。在各种节电呼声中,关于空调节电的呼声最高。6月3日,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系列具体措施,北京奥组委也发起了空调节电倡议活动。在夏季空调使用中,将温度在现基础上调高1℃,可降低耗电量8%。为此,北京市星级宾馆、饭店将在现基础上调高1℃;对于行政用电将要求提高2℃,保持在27℃至28℃。别小看空调调高的这一度,经测算,当空调温度升高1℃时,可降低峰值负荷10%,仅北京即可节电2.5亿~3.2亿千瓦时。北京国际饭店算了一笔账,如果温度调高一度,这个饭店一个夏天就能省下电费17万元。今年6月上海一些主流卖场率先拒售能效值低于2000年国家标准的劣质空调“电老虎”,此举引起广泛关注。记者对此展开追踪查访。
上海是一个资源高消费城市,电能尤为紧张。目前上海每百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超过170台,全市600万户居民空调负荷已达800万千瓦,全市空调销量正以每年新增100万台的速度递增。家用空调已成耗能惊人的“电老虎”,在空调使用高峰时期,其用电量通常占到居民家庭用电量的70%。若将能效值提高到3.0,上海用电负荷就可降低100万千瓦!
上海拒售“吃电猛虎”
从6月6日起,一些品牌的空调将被上海主要家电大卖场拒之门外,理由是“不够省电”。这种给家用空调的能效值设定零售市场准入“门槛”的做法,在全国尚属少见。空调能效值也称能效比,是指空调最大制冷量与空调输出功率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空调越省电,反之则越耗电。从6月6日起,上海家电销售的主渠道商家——永乐家电、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上海商务中心家电城将率先实施空调能限定值市场准入制度。凡是达不到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发布的“关于空调能效限定值”标准的空调,将被视为劣质产品一律停止销售。
人们不禁要问:哪些品牌的空调被列入“吃电猛虎”黑名单?6月4日下午,记者采访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他表示之所以将这样的消息公布于世,协会或者商家手中肯定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某些品牌是“吃电猛虎”,韩秘书长说:“我们目前正在紧张运作,证据肯定有,但现在还不便向媒体透露。”6月7日上午,记者再次拨通韩建华的电话。“要等空调企业把他的报告拿出来,首先要相信他对自己的报告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之后协会将根据报告情况,会同质监局进行分析比较,一旦发现‘危险分子’就会采取有力措施。”韩建华强调说:“这个活动仅限于上海主流卖场,虽然他们占领的市场份额比较大,但并没有覆盖到那些小的商家,实际上主流卖场在几个月前已经过了一些筛选,大部分厂家都知道这个(行动)。因为从2月份开始我们和市经委就在讨论这件事情。实际上也淘汰了个别的企业,现在与大卖场合作的品牌本来就不多,只有二十六七个左右。这些商家大都做了准备。”与记者通电话时,韩正在与一些厂家交涉,至于是与哪些厂家在谈话,韩秘书长没有透露……
看来,某些空调品牌早已被上海的大卖场拒之门外,而还有些空调品牌目前正处在能否进门的紧张“交涉”中。无论有多少不确定因素,或者还有多少可以商榷的地方,有一个实事是肯定的,如果空调能效值没有达到标准,大吃特吃消费者的电,那么“对不起,请你出局”!
在空调激烈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些生产厂家为了利润最大化,不顾消费者利益,制造出售吃电空调。这种结果,除了使消费者多掏钱埋单外,还在不同程度上为国家电力紧张“添油加醋”,加重中国的“缺电病症”。中国当前拉响电力紧缺警报,吃电空调无疑是一大元凶。
偷工减料铸就“电老虎”
其实对“吃电猛虎”消费者早就怒声载道。“我家空调不是在用电,而是在吃电喝电,我养不起这个饿虎了。”前不久,记者接到北京崇文区李女士的投诉电话,反映她家的空调耗电奇高的情况。“因为空调耗电量太大,我现在不敢开空调,改用电扇或纸扇。想起来心里就有气,花几千元买的空调在家里成了摆设。”诸如李女士的情况,本刊接到不止一次。
那么,空调为什么会饕餮吃电呢?
“能效值比较低是偷工减料导致的,这种空调消费者千万不要买。”某空调企业的质量技术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破的。6月7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位质量技术人员介绍说,所有空调的能效值都不应当低于国家标准能效值。“空调上用换热器,为降低成本,某些厂家会把换热器做得小一点。偷工减料主要是通过换热器的用料,换热器做小,就可以节省铜管、铝铂等,虽然成本降下去了,但实际上换热面积不够,制冷量或制热量就小,这时候能效比就低。为了达到相同的能量,功率必然会大,耗电必然会多了。”
理论上出厂时都要按标准来做空调。在新的国家标准又没有出台前,目前厂家生产的空调都是执行的老标准,凡在商场出售的空调能效值都应该是合格的。“市场上的某些空调能效值不合格,不完全是因为小品牌的原因,抽验大品牌也有类似情况,现在很多厂家都在降低成本。”据介绍,空调的技术含量不是很复杂,现在在技术方面各个厂家都差不多,主要差别就是在用料上,如果把换热器做大的话,一般的能效比就会做上去。国外的很多品牌如三菱,他们的空调能效比做得比较好,前题是他的售价高,不在意成本,可以把“两器”做得很大。但国内竞争很激烈,“两器”做大,成本过高,企业就没有饭吃,所以国内企业的原则是能省就省。但无论如何节省,能效比肯定要合格的,这是每个厂都应遵守的。
目前我国空调生产行业有20%以上厂家的产品还达不到空调节电老标准,若以将出台的新标准为市场准入门槛,则起码有30%以上的生产厂家难以合格。那么谁对进入流通市场的空调负责呢?是空调生产厂家?是空调售卖的商场?还是行业协会或者有关监督检测部门?
谁为“饿虎”把脉
对于上海一些商场的拒售,帅康一位管理人员提出质疑,“比如我们帅康空调,你怎么能说我不符合标准呢?无论从名牌素质或是抽验报告,我都是合格的。换另外一个品牌也一样,你如何衡量?商场能说‘你的空调要到我这里来卖,必须把它拿到技术监督局去检测’吗?凭什么说我的空调能效比不合格呢?”据了解,任何厂家都不可能对每台空调检验,普遍实行的是抽检,比如出厂一万台,可能只抽验30台,如果能效比合格,就认定本批合格。若抽检不合格,会再加抽,如果加抽不合格,根据抽检细则,可能就认定本批不合格。但这种情形不会出现,因为一般厂家做新品时都要先通过小批试制,小批试制要保证各个部件都合格,最后才能形成批量。所以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空调,一般抽检合格就可以得出批量合格的结论。
带着厂家的质疑,记者采访了韩建华秘书长。韩建华说:“今后上海家电销售行业还将不断提高‘门槛’,将那些低标准、高能耗的空调产品逐步淘汰出局。同时,所谓的‘节能空调’也将不再由企业自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着手制订‘房间空调节能产品分类规范’。这一规范出台后,空调产品的节能水平将必须经过第三方、上海质量验货受理中心检测,并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加贴‘节能空调等级标识’,供消费者识别选取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韩秘书长对此用词谨慎,他说某些品牌空调“不够省电”,所以才拒之门外。那么,“不够省电”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它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有法可依呢?韩建华秘书长告诉记者,国家质检总局(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早在2000年9月就颁布了我国首部《空调能效限定值标准》(俗称空调节电老标准),最近又将制订出台节电要求更严格、节电指标更高的《空调能效限定值新标准》。其中对空调的耗电标准,即空调能效值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所有生产空调的厂家对此都应该非常清楚。
对此说法,记者从帅康空调一位质量技术专家那里也得到证实,“能郊值达不到标准的空调实际上是不允许出厂的,必须要符合国家标准才可以出售。”那么,在《空调能效限定值标准》规定对空调的能效值具体是如何规定的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部门,国家即将发布的空调能效限定值标准为:1匹空调2.6,1匹到3匹2.5,3匹以上2.4。“空调器能效限定值”的国家新标准相比2000年颁布的旧标准只提高了0.1的标准,但每台空调每年可因此节电20度左右,以上海市场空调保有量1200万台计,全年可以节电2.4亿度。
众所周知,中国的空调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小厂商的捉对厮杀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为了最终胜出,可以说三十六计全部用上。据业内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空调生产行业有20%以上厂家的产品还达不到空调节电老标准,若以将出台的新标准为市场准入门槛,则起码有30%以上的生产厂家难以合格。由此看来,某些空调厂家撒了谎,使没有达到能效值标准的空调“溜进”市场。也正因为此,上海几家主流大卖场才做出如此决策,把“不够省电”的空调请出门外。据上海交电协会韩建华秘书长介绍,上海出台的“空调节能准入制”规定,从6月6日起,凡仍未达到国家质量技监局节电老标准的空调,上海家电市场将一律停止销售;从10月1日起,凡未达到节电新标准的也将打入另册,不得再作为市场促销的主打产品。
上海对吃电空调拒售,使得节电空调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焦点。那么,同样是使用空调大城的北京有何动静呢?
北京也将跟进
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韩建华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提醒消费者,今后选购空调,应首先察看其是否贴有“节能空调等级标识”,该标识由第三方上海质量验货受理中心检测后附加,检测将按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中心等制订的《上海空调器节能产品分类规范》执行,节能程度和功效一目了然。
据悉,6月7日,由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监督制作的我国首批节能空调“绿卡”正式启用,所有进入上海空调市场的产品均将持卡经验证后方能通行,“绿卡”的正式名称为“空调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