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平价空调直逼美的
2001年09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日本空调已被低价产品冲得体无完肤”日立扯下高贵面纱平价空调直指美的
背景1993年1月,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与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资组建了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房间用空调压缩机。
1994年,日立制作所又与上海家用空调器总厂合资,共同建立了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如今,日立电器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压缩机的产品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日立家电公司则年均生产和销售日立空调30余万台。
8月23日,日本日立公司正式宣布,在芜湖开发区安置新家,设立以生产家用空调为主的日立家用电器(芜湖)有限公司。
据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李嘉透露,芜湖日立投资金额约2100万美元,由日本日立公司和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出资90%和10%。工厂计划明年11月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30万台。但记者从芜湖方面获知,芜湖日立注册资金2100万美元,总投资2980万美元。
“芜湖人力资本远较上海低廉,又能享受国家开发中西部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我们降低成本。”李嘉向记者这样解释选址芜湖的原因。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局负责人则对芜湖的区位优势颇为自豪:“芜湖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有利于产品向周边地区辐射。芜湖的空调配套企业有20多家,80%的空调零部件和外包装均可在芜湖配套,综合优势明显。”
这之前的1998年和2000年,广东美的和科龙已进驻芜湖。其中,美的还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截至今年4月10日,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累计空调产量已突破100万台。
进入低端市场李嘉毫不讳言:“在芜湖建立空调厂,肯定是日立公司中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增加产品产量和类型。”
据统计,2000年我国已有空调企业200余家,生产能力超过2500万台,实际产量1800万台。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生产能力相比,日立空调在中国的生产规模显得微不足道,日立要想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提高产量是其必然选择。
虽然李嘉表示:芜湖日立将促进其产品返销日本,但中国市场无疑是其重要目标。明年11月芜湖日立正式投产后,日立空调器的年产量将达到70万台,50%在中国销售,在日系空调品牌中产量跃居第一,在与中国其它空调品牌的市场竞争中,实力将大大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芜湖日立摒弃了日立公司传统的高端市场策略,日立制作所将上海日立和芜湖日立的产品线作了分工。上海日立集中生产变频及柜式空调等高档机型,而芜湖日立则专心致志地生产普及类家用空调产品,又称平价家用空调。李嘉称,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日立面对的是不同类型的消费,要做大市场,就必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促使日立扯下高贵面纱的是中国市场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空调市场风起云涌,价格战连绵不断,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向稳居高端市场的夏普等日本空调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宁波耀马空调公司总经理卢锦文说:“日本空调已被低价产品冲得体无完肤。日立去年的销售状况不理想,所以它想通过平价空调抢占市场,挤走小厂。”
业界分析说,一向不屑进入低端市场的日立公司在中国空调市场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时,对市场策略进行重大调整,是日本家电产品卷土重来的重要信号。
优势何在为了降低成本,扭转颓势,几年前,日本家电业就开始将生产基地移师海外,中国是它们的重要目标。2000年度,日立公司家电产品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6%,它计划到2004年度把海外销售额提升到占总销售额的40%。“日立公司把加强海外事业作为扩展其家电事业的重要步骤之一,”李嘉说,“芜湖日立昂首阔步也是为实现上述计划,提高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为今后成为全球化生产基地而准备。”
尽管日立雄心勃勃,但对它进入中国空调低端市场的做法,业界见仁见智。西门子、伊莱克斯、GE等世界著名品牌进入中国时,采取的都是占领高端市场的策略,并一举获得了成功。上海日立家电公司走的也是高端路线,其总经理小岛正义曾自豪地向外界宣布:“上海日立立足高起点、高科技、高品质和高效率。”正因为如此,日立凉霸在市场中一直占有较稳定的份额。
“日立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它有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它可以开发许多新产品,在市场中先拔头筹。对它进入低端市场的做法我觉得不可思议。”卢锦文坦陈。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孙卫民则认为,芜湖日立与上海日立错位经营,可以争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在策略上有可取之处。
如今空调技术已十分成熟,中低端产品大多依靠规模取胜。芜湖日立的年产量仅30万台,与其相邻的芜湖美的三期工程今年底即将完工,届时空调年产量将达100万台,与美的、格力等空调大户相比,芜湖日立优势何在?在市场竞争中又如何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