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空调:借黄金周“发力”
2003年10月1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在黄金周中盘算普通人的生活已经成为商家获利的便捷通道,于是各路商家,瞄准衣食住行开始了黄金周中的行业“黄金分割”,空调行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走出淡季走向振兴。
品牌空调引导黄金周消费
原本不是空调销售旺季的“十一”黄金周,今年却在淡季发威,与正属于销售旺季的彩电大争风头。在各大家电商场,国内三大一线品牌海尔、格力和美的都分别把部分柜机的价格猛降近千元,一款美的一匹分体空调竟降到1500元左右;科龙则在黄金周中定出2P柜机2480元、1P挂机1199元的全新价格标尺,创下一线品牌价格新低。
早已夸下海口,但去年一直鲜有表现的格兰仕又露出“屠夫本色”。“十一”黄金周,格兰仕将旗下两匹柜机价格猛降1000元左右,使两匹柜机价格跌破3000元大关。格兰仕副总俞尧昌表示,今年国庆节是格兰仕打响今年空调价格战的第一仗。俞还透露,价格战的多种形式,包括送现金、送礼品、降价等促销力度都比往年大。
在国庆节期间发动全面价格战的空调新军还有江苏的两家企业无锡迎燕和新科空调。新科空调在国庆节期间有三款变频空调机价格下调,其中一款1.25P数码直流变频空调零售价由原先的3780元下调至2599元,降幅高达30%。记者看到,苏宁、五星等商场的空调专柜已经开始恢复7月份促销的火热场面,降价幅度为10%至30%。虽然消费者大多只是随便看看,但这其中蕴涵的消费潜力是不言而喻的。一线品牌在黄金周的降价是事出有因的,是在二三线品牌的降价和外资品牌的夹击下的艰难突围。今年空调业一线品牌可谓处境尴尬。一方面,近年随着空调业二三线品牌的崛起,大量低价空调进入市场,使空调价格战呈愈演愈烈之势;另一方面,在空调高端市场上,洋品牌空调在实现国产化采购和扩大产能的基础上,成本已逼近国产品牌。黄金周是一线品牌处心积虑报复的绝好时机。
一线品牌的主动出击,势必将再次拉大与二三线品牌的距离。据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国内空调市场竞争已由分散走向集中,格力、美的、科龙、海尔等10个排名靠前的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85.47%,同比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剩余14.53%的份额由全国200多个中小品牌和杂牌分割,一些二三线品牌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已成国内空调业的真实写照。
空调竞争中的弱势
空调本是夏季的热销产品,然而今年“非典”不期而至,彻底打乱了众多厂家和商家的计划。尤其使空调业雪上加霜的是,面对非典疫情,有关专家建议用电扇代替家用空调,并以打开门窗对抗非典。中国空调业首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危机”与“健康危机”。
为应对非典,各空调生产厂家和商家纷纷出台了救市策略。据了解,在国美主推的产品中,仅海尔空调,就展示了其具备氧吧功能、换气功能、等离子抑菌功能、负离子吸尘功能等不同卖点的系列产品;而新科空调则推出名为“克灵”技术杀灭细菌的产品。与此同时,厂家也纷纷把健康作为主攻方向,据有关媒体报道,小鸭与LG、夏普、海尔等全球空调杀菌先锋联系,密谋成立全球第一个杀菌联盟,共同推广杀菌空调的技术标准与标志;在美的今年的产品计划中,“换气空调”也是主销机型,这无疑迎合了人们对“非典”采取的措施--通过空气自然流通换气杀菌。
但这也改变不了空调业的悲惨命运,来自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信息显示:今年1-5月份空调的生产量为2059万台,销售总量为1920万台,库存数量为236万台,再加上2002年约700万台的库存,目前整个行业的库存在1000万台左右,如果按照每台空调1500元的价格结算的话,整个行业库存沉淀的资金在150亿元左右。另据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统计表明,今年1-6月,在全国966家商场销售的99个空调品牌中,二三线品牌有52个,品牌销售额都有明显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竟比去年同期下降100%,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此外空调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不容乐观。知名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孙卫民曾直言不讳地说:“客观来讲,空调质量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退步。”明显的例子是,空调返修率这两年逐年递增,孙卫民透露,2000年空调价格战开始之前,“苏宁电器的空调返修率为1%,而目前这个数字起码被改写成了10%!”如果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空调业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面临关门的险境。
2004年空调市场不寂寞
有统计调查显示,2003年格力、美的、海尔等行业前10强空调品牌占据了整个市场85%的份额,而剩下15%的份额则被200多家小企业所分割,空调市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首次出现了强者雄霸的市场格局。有专家据此预测,到2004年底,市场上将会有1/4的空调品牌消失。中国空调行业将在2004年或者2005年底,逐步形成行业寡头竞争的垄断格局。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信息产业部所作的最新调查显示:2003年国内空调业经历了非典、原材料涨价以及去年近1000万台的库存压力的残酷洗礼后,去年抢得“头筹”的“广东三雄”格力、美的、科龙地位依然稳固,今年再次包揽“三甲”;海尔、LG、春兰等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排名居行业前列。大浪淘沙之后,空调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得市场者得天下,鉴于此,各大品牌商借黄金周之机纷纷“发力”,欲夺2004年空调行业头筹。中国家电行业协会的吕盛华先生预测,空调价格还将一路走低。价格战无疑把今夏空调市场明显分为三级:一部分中小厂家迫于市场及库存压力,继续拉低市场价格;一部分主流品牌把持现有价格体系;一部分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将明显提升,这对空调产业的长远发展,应该说是很有好处的。
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家电巨头苏宁高层表示,此次黄金周预热空调市场是行业现状不容乐观所致。借此机会搞促销是为明年的空调市场预热,预热期的大幅度提前,将会加速空调市场的成熟。品牌商借此机会打出2004年的新款空调,并以低价促销。是杀鸡取卵也好,是“自杀”行为也好,种种迹象表明,明年空调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不亚于今年。美的制冷事业本部总经理方洪波表示,黄金周对于空调行业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洗牌才刚刚开始,明年空调行业的格局重组必然会大大加速。一些实力较小、适应能力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的企业恐怕在这一连串的冲击中,将不胜重负,就此出局,核心资源按“强者恒强”的定律向一线品牌聚集。
面对当前空调业的价格整合,国务院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室陈淮认为,现在空调行业的生产能力、规模、成本已经比最初起步的时候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比如质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稳定,成本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些都比过去有很大进步。但是品牌优势的树立还不充分。“我们说不出这个品牌和那个品牌的优势何在,只是耳熟和不耳熟的区别。我们市场有一句话,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我们的空调厂家很多都没有自己突出的特色。空调业实际上正面临着一个产品的技术构成,品牌快速升级的过程。”
为在黄金周“捞”一把,各空调商家攒足了劲,促销怪招频出。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压缩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