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公共建筑热计量改造五问答
学校在特定时间的热能浪费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么,有没有改造的措施?什么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工作难点又在哪里?无暖新小区能否因此受益?针对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及专家。
问题1 中小学、幼儿园供热要不要改?
石家庄市建设局:中小学、幼儿园都将改
石家庄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市冬季供暖期是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中小学幼儿园在此期间均有寒假。放假期间供暖应在不冻坏供热管道的前提下,维持安全经济运行,既可节约能源,也符合供用热双方的利益。
“由于一直以来石家庄市供热政策是按建筑面积收费,用户主动调节热量的积极性不高,确有浪费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安装热量表,用户一是可根据需要调整用热量;二是可按用热量与供热企业结算热费。”石家庄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称。
据介绍,石家庄市政府对供热计量改造非常重视,已经成立了“石家庄市供热计量改革领导小组”,市建设局已制定了《关于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
石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供热计量改造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这项工作不管在国家,在省里还是在市里都属于刚刚起步阶段。而石市已经开始对公共建筑和适合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热计量改造,今年政府投资1个亿,对29个小区进行了供热计量改造,完成了46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截至目前石市共完成66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改造。
“随着石市供热计量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逐步完善、推广,公共建筑也会逐步进行供热计量改造,石市将会有更多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供热按计量收费。届时中小学、幼儿园都可以自行控制温度。”石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问题2 含学校在内的公共建筑啥时候改?
省住建厅:一到两年内都开始改造
记者就中小学供热问题采访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市逐步对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河北一直都在推行此项工作,今年各市逐步推进的是大型公共建筑,而像中小学、幼儿园这样的小型公共建筑要在今后逐步进行供热计量改造。一到两年内,全省的公共建筑都要开始进行热计量改造。”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问题3 公共建筑改造技术难度大吗?
专家:相对民用建筑改造难度小
据悉,供热计量改造大致分三部分: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就是对各家各户分户计量改造,包括安装热计量表和温度控制装置;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是供热公司对供热能力和管道改造的工程;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是建筑外墙保温功能的改善。
河北省暖通学会会长方国昌解释说,虽然工作程序和技术都是一样的,相对居用建筑来说,公共建筑进行热计量改造难度会小一些。居民楼进行改造,需要挨家挨户进行装表改造,相对来说对居民的影响大,施起工来会有些麻烦。但是公共建筑进行改造,是对整体建筑管网改造,就不会这么繁琐,有几个大的控制区域就行。
问题4 省下来的热量能否即时调剂给无暖小区?
专家:神经末梢和主神经都改才行
现在省会新建小区和建筑增加速度很快,但是供热能力有限,今年就有很多新建小区无法供暖。
有市民询问,进行供热计量改造后,一些建筑省出来的热量能否即时调剂到其他需要的区域呢?
方国昌说,从理论上来说,在供暖总量和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一部分建筑达到了自动和人为的节约热能,整个管网的供热面积就会增多。但是供热计量改造工程是个庞大的综合性工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并不是一个建筑、一个小区进行改造了就算。
他说,整个供热计量改造的工程要分为几步,首先是家家户户末端的改造,包括安装计量表、管网改造等。
方国昌说,如果以一个人比喻的话,家家户户改了就等于神经末梢改了,光神经末梢改了还不行。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大工程就是整个管网的改造,这需要进行热力平衡和水力平衡,如果不进行这个改造,光末梢改了,它的信号向主管网反应就不会灵敏。
方国昌解释:“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或是一栋建筑把阀门关小了,但是热量并不会很及时地回到主管网,补贴其他需要热量的区域,必须整个供热管网改造,还要有自动调节设备,才能达到真正的节能、省钱。所以说要全部进行改造,整个循环系统都畅通平衡了,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问题5 在改造之前用什么方法可减少浪费?
专家:可先通过调阀门适当调温
专家也给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支招,目前在没有进行供热计量改造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适当调节温度。
专家说:“有的学校有换热站,进学校的供热管网处都有阀门。这就要辛苦一下工作人员,比如早晨七八点上课,可以在5点时就打开阀门,先进行热循环,这样孩子们在上课时就会暖和了。如果晚上10点下晚自习,可以在8点时就将阀门关小,这样不至于晚上还很热。而到假期时,只要将阀门关小但不要完全关闭从而让管网不上冻就行。这样可以节省能源,温度还会舒服些。”■文/本报记者彭丽晗 田娜■摄/本报记者崔华瑞
评论 热计量改造宜早不宜迟
省会新华区政协关于《中小学幼儿园供热尽快采取按热计量收费》的集体提案,让一种司空见惯的浪费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中小学、幼儿园在四个月采暖期内,除去晚上放学后、寒假、周末、元旦等节假日,真正需要暖气的日子也就两个多月。如果供暖由按建筑面积收费改成采用热计量收费,学校至少能节省四分之一以上的采暖费。
除直接的采暖费节省之外,放诸节能减排的宏观诉求之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亦不可低估。其实,不只中小学、幼儿园,大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把视野放得再宽一些,公共建筑、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一些无需夜间工作的公司,下班后也不需要充分供暖;很多居民家庭,在工作时间家中无人,也不需要充分供暖。由此可见,现行按建筑面积收费的供暖方式,实在是一种粗放式的存在极大浪费的供暖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省住建厅对此回应称,一到两年内,全省公共建筑都要进行热计量改造。这既是节能减排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供暖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需要。此外,这还可以看做是一项民生工程——既然供暖收费标准尚不能下调,那么,在物价飞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语境下,通过技术改造满足民众节约的需要,也称得上是一种善为。
是故,热计量改造宜早不宜迟,甚至现在即需要研究制定一个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是省会实行热计量收费的第一个年头,在这个供暖期内,对已实行热计量改造的建筑供暖,进行必要的经验总结和修补漏洞,将对下一步更全面地推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