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中国空调出口量突破1000万套

2004年02月2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从2000年开始,国内空调产能严重饱和、价格一路走低、利润见底,整个行业濒临亏损。相反,空调出口量却一路飙升,每年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幅,在2003年出口量更是突破1000万套。可以说,目前空调出口业务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空调市场持续、稳步增长的兴奋剂。 无意中闯出大市场 作为基本的推动力,企业的积极参与、市场开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国内空调出口的情况来看,出口量增长最为明显的是两类厂家,一类是专门从事空调出口业务的企业,如飞达仕、富士通、夏普等厂家;另外就是由一些大型空调生产企业,在内销和出口两方面都寻求平衡发展,如海尔、格力、美的、科龙等一大批厂家。同时,海尔、格力、春兰等厂家还在海外建立了专业的空调生产基地,实现了空调器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通过OEM(贴牌)、自有品牌、海外办厂等各种方式,国内空调厂家稳步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国内其它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信心,丰富了国内空调市场的国际操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有效规避国内恶性价格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 从最初的进军国际市场,只为谋求企业发展战略的平衡点,到稳步推动和开拓国际市场,抢占国际市场发展的空白点,实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一轮扩张,国内空调厂家在出口业务上的无心插柳最终促成了空调出口量的快速增长。 出口成中流砥柱 正是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在2004年空调市场启动伊始,国内一些空调大腕们就纷纷表示:将加大空调出口的力度,从而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率先胜出。 格力、海尔提出了150万套的2004年出口目标,这也是他们在完成了2003年出口100万套的背景下,制订出的新目标。而美的也毫不示弱,2004年要完成100万套的出口量,同时争取在3年-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空调器生产厂家之一。 也是在尝到由于空调出口量不断增长而带动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甜头后,志高作为2003年空调出口方面的一匹黑马,提出了2004年90万套的出口目标。 奥克斯、格兰仕、TCL等空调负责人也表示:将有计划地开拓国际市场业务,特别是通过走出国门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大型制冷展、家电展,广泛结交国外客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稳步、快速地开展海外业务。 2004年,空调出口业务将成为中国空调行业中最为丰厚的一道大餐,也将成就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前景喜人暗礁颇多 空调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在为空调厂家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因为要面对全球各地市场的差异性,而为各个厂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空调出口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措施,而且频繁使用价格手段。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3年间,国内空调出口均价从213美元/套下降到142美元/套,降幅达33.33%。 种种迹象表明,层出不穷的价格战不仅使空调厂家的利润空间大幅缩水,还可能引起重点区域市场的反倾销诉讼。这种反倾销的例子已经举不胜举,从彩电、家具再到打火机,国内的厂家们在尝到了来自国际市场收获的同时,也不得不为自己盲目、非理性的市场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发达国家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壁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空调厂家的业务发展。仅以欧盟为例,目前欧盟等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空调产品的能效指标,要求空调有明确的能效指标,在达到欧盟的相关能效标准后方可进入。 但目前国内空调行业还没有开始实施空调能效标识,而空调节能国家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才开始启动。同时,在制冷剂方面,根据欧盟的相关法令,2004年开始禁止以R22为制冷剂的家用空调器进入欧盟,但目前国内各个空调厂家生产空调的制冷剂大多数仍然是R22。 诸如产品的认证资质、废物的回收利用、环保公约等诸多问题都将影响到国内空调厂家海外市场的发展步伐。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显示:在空调出口业务中,外资企业占据了54.2%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低于外资企业。因此,下一步国内厂家还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004年部分空调厂家出口目标 厂家 格力 海尔 美的 志高 格兰仕 新科 出口量(万套) 150 150 100 90 150 50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电子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