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炮轰空调行业两大怪象:排名与节能
随着8月底空调04冷冻年度的结束,空调行业也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在行业内素以沉默低调著称的美的此时跳上前台,对空调业排名和“节能浮夸风”两大行业怪象猛烈发炮,业内侧目。
排名纷争扰乱市场
今年空调排行榜之多、结果差异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被誉为“科龙排行榜”的前四强依次是格力、科龙、美的、海尔,科龙跳到第二,遭到美的、海尔等一线空调品牌的强烈质疑;被誉为“海尔排行榜”的排序则依次是海尔、格力、科龙、美的,同样遭到了业界质疑。
另一排行榜———“中国海关榜”是多家商务网据中国海关今年空调财政年度1~6月的出口量的统计而排出的,前五名的排序为美的、格兰仕、格力、海尔、科龙。如果按全球所有空调品牌排序,依次是LG、美的、三星、飞达仕和格兰仕。排名靠后的企业当然也不甚同意。
对于目前盛行的排名之风,美的空调国内营销总经理王金亮表示,本来无意参与个中纷争,业内人士自然心中有数。但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排行榜,消费者就迷糊了。王金亮称,如果一定要排名,上游资源渠道不可忽略。根据上游压缩机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表明,04冷冻年度各主要空调厂商的销量大致为:海尔450万台、科龙310台、美的640万台、格力708万台。
孰是孰非现在无法定论,空调排名面临信任危机却是不争议的事实。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排名如此混乱的根源在于空调业竞争空前激烈,原来的价格战、概念战对消费者的刺激越来越弱,必须要有新的手法吸引眼球。于是,打着各种旗号出来搞排名的就有了市场,有打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旗号的,有国美、苏宁等大卖场进行的,还有中怡康、赛诺、中华商务网等操作的,排行榜出处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这样的排名容易为利益所左右,与其如此不如没有排名,或者由权威部门出来统一发布。”王金亮表示,“全国市场占有率”、“预期购买率”、“知名度”、“家庭实际拥有率”等评选指标五花八门也直接导致了排名的混乱,最后迷糊的不仅是消费者,行业发展也会受到伤害。
“电荒”引发节能浮夸风?
让美的方面感到愤懑的,还有在国内遭遇20年来最严峻的“电荒”考验时刻,原本是一大发展方向的节能概念正迅速演变为一场几乎遍及整个空调行业的浮夸风潮。从市场情况看,空调企业出于利益驱使为抢眼球,近来纷纷宣称其产品能效比超过6.0或7.0以上,甚至有品牌准备宣布达到更高,陷入了节能数字口水战,却迟迟不见产品上市,或者有价无市。由于国家对空调器节能标准认证尚未出台,消费者在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的情况下,为这股浮夸歪风吹得无所适从。
记者昨日从有关渠道获悉,即将出台的空调能效新标准将空调按能效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最高标准,能效指标3.4;五级为最低标准,能效指标2.6。一台1.5匹的空调,一级产品每小时用电量不超过1度,五级产品每小时用电量不超过1.35度,达不到最低标准的空调将不允许上市。
节能公示狙击歪风?
“现在几乎整个行业都在铆着劲宣称自己的能效比对手高,似乎越高越好,这种做法实际上有严重误导市场的倾向。”美的空调首席工程师邓明义对空调业节能浮夸风泛滥深感忧虑。她称,从理论上讲,确实是能效比越高节能性越好,但为何国家新标准将最高标准的能效指标只定在3.4,而不是7.0,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单纯追求数字没有实际意义,高能效比带来的是高价格,但这不应该成为空调业的产品开发方向,“买得起而又用得省”的节能空调才是行业研发的目的。
邓明义坚称,能效比跟成本是互为影响的,现在一线空调企业从技术上说都能生产6.0、7.0、8.0的空调,但这种产品的价格绝对在数千元。而按照国家制定的新标准,市场上节能空调零售价比普通的贵约300元至400元左右,完全可以迅速普及,这才是诚信节能。
据悉,目前上海等地区已率先在国内实行“节能公示”,要求空调企业在销售时明确标明节能指数,不能只叫概念不付行动。邓明义也透露,美的方面将第一个响应国家在上海进行试点,在美的“节能”空调上明确标上达到国家能效标准数值的标签。有渠道商也表示,将对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实行清理运动。厂商能否通过公示清除标识模糊、检测混乱、数字浮夸这三道横亘在节能空调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还得由市场做最后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