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打出王牌科龙能否翻身
2002年03月2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电器之初,舆论曾经作过许多猜测。令媒体意外的是短短3个月,他们竟打出3张王牌,即:在3月3日科龙电器首次推出被认为是全球冰箱划时代技术——分立循环技术;17日下午,科龙电器在其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的高效节能空调正式面世,该产品制冷能效比高达3.8和制热能效比实现了4.2,远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新老板顾雏军刚刚入主科龙,如何让连续两年亏损的科龙电器翻身,一直是外界颇为关心的问题。
“炮轰”概念炒作歪风
“中国空调业发展到今天,该是走技术回归路线的时候”,科龙电器常务副总裁严友松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如果说中国空调业开展从产量到质量、到服务、再到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属正常竞争,而从1998年开始的概念战则完全是一个误区。这几年包括科龙在内的众多厂家所争相比拼的健康持续术、换气技术、立体送风技术和人体感应技术皆为空调辅助功能技术。众厂家置核心制冷制热性能优化技术不顾,而去争什么“辅助功能”概念,实在是舍本求末。况且,很多技术未见得先进。所谓负离子技术、光能媒技术,国外二、三十年前就有,应用于空调作用实在有限。空调换气技术和180种立体送风方式是否有必要也值得怀疑,家里空气不好,打开窗户肯定会更有效。厂家楞选一些概念,误导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有辱市场诚信原则,科龙相信这决不是空调业的发展方向。
高效才是硬道理
据介绍,目前包括欧美及日本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发展趋势是追求空调产品是核心效率和环保技术。广州松下空调总经理黑木也坦承,空调业技术发展方向应是在高能效比和环保技术上,空调巨头科龙在此观点上与洋品牌颇为吻合。
空调技术究竟向何处去,显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从今年美的主推的“空调随身感”技术和格力倡导的数码技术来看,科龙倡导的高效节能空调预计还难以得到其他巨头的认同。但有一点可以支持科龙的理论的是,最新一项消费者购买空调关注因素调查数据表明,在空调品质方面,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依次是空调制冷性能、制热性能和持久耐用性。三项关注率高达53.4%,这表明空调业向核心技术回归已成为趋势。
“科龙将坚定不移地走高效之路,要做中国效率最高的空调。”严友松说,“高效空调至少会给消费者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空调制冷、制热能力强劲,同样的输入功率可能产生更大的冷量或热量;二是省电,十年下来省个空调钱没问题,空调用电量很大,相信用户不会不算这个账;三是压缩机寿命更长。”
“双高一长”相中行业“软肋”
在发布会上科龙率先提出“双高一长”概念,所谓“双高”指空调高效制冷和高效制热,所谓“一长”是指空调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长久持续高效运转。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空调机,定频机制冷效率在2.4-2.9之间,变频机在2.6-3.2之间,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高水平。而制热效率就更差,定频机在2.6-3.3左右,变频机在2.5-3.3左右。原因是,整个空调行业的空调皆按制冷工况来设计,忽略了制热工况的要求。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也一样。但是,针对中国的气候环境,对中国老百姓而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空调制热性能的提高显然不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冷暖空调销量的大幅攀升即是力证。
为了同时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科龙提出了“双优化”概念,即设计时对空调系统分别按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独立化设计,这样做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注定会使空调制热效率大幅提高。实际结果也是如此,在顾雏军亲自主持下,经过40天的双优化设计,科龙空调制冷能效比已经高达3.8,制热效率更创4.2的世界记录,尽管还没有达到最佳,远远超出中国空调业定频和变频空调的标准工况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空调效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科龙以3.8的制冷效率、4.2的制热效率和使空调长久高效运行的核心冲击市场,此举是正冲行业软肋而来。
空调业洗牌迫在眉睫
事实上,在顾雏军打出第二张王牌后,隐藏着科龙空调另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利用技术优势对空调业的杂牌军洗牌。科龙电器副总裁说,如果空调业回归到应有的技术方向,其实门槛是相当高的。搞高效空调就要建实验室,就要有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这都得花钱。比如说建一个热平衡试验室,开一套新模具等,一般要耗费资金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之巨,小厂肯定是建不起的。如果空调行业在这点上达成共识,以核心技术引领行业方向,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相信空调业的杂牌军是难有生存余地的。
今年年初,某些报纸称,今年科龙电器肯定会赢利,数额大约在3个亿。虽然后来科龙电器一再否认有这种说法,而来自资本市场的消息:科龙电器H股3月14日恢复交易当天的成交量就达8千7百万港币,股价当日上涨最高达16%,而在国内A股上市的科龙也在同一天涨停。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人士对今年科龙电器盈利相当有信心。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