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海尔--访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二)

2003年03月2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罗盘与晕船理论 张瑞敏:要是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战略便有如船上的罗盘,它只负责到达终点,不能保证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晕船。 《经济观察报》:企业做大了,内部与外部往往就会形成一堵不能互通的墙。但是“拆墙”意味着要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会不会有很大的阻力? 张瑞敏:一开始只是有一个方向,至于模式是什么样,找不出一个样板来,全世界都无法找出。这个方向定了以后,一边实践、一边认识、一边提高,组织结构先后调整了四十多次。 遇到的问题是,第一,大家私下意见比较多。因为1998年提出来的时候,正是企业很红火的时候,特别像空调产品,一年可以赚很多钱,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内部模拟市场化”?不理解!当时我们开了很多次比较高层的干部会议。但这些还只是思想上的反应。从利益上,这等于是损坏了很多人的利益,当然也包括精神上的。调整很多,有的部门就没有了,官衔也就没有了,而且原来大小也是个官吧,现在就成为普通员工了,他就接受不了了,包括有人在网上谩骂什么的。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大约有5个月的时间销售收入连续下降。 《经济观察报》:那时候你有没有动摇? 张瑞敏:那个时间我特别注意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因为非常担心,如果施加压力的话,他会倒回去,采取原来不正确的做法,虽然当时数字会上来,但长远来看不可能会做好。 《经济观察报》:我相信很多人接受不了。革命最好不要“革”到自己的头上。就海尔的管理文化而言,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 张瑞敏:首先还是强烈地推进,包括我们每个星期六上午的培训,这个是很重要的,必须统一思想。 《经济观察报》:培训是多大范围、多高层次? 张瑞敏:事业部长以上的。如果比较高层的管理人员对再造没有更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管理好。如果我尽力讲了,你也理解了,然后做的时候做不上去,不管是什么原因吧,主观还是客观的,那可能就要惩罚了。2001年我们免职的是3个,降职的是6个,在现岗位整改的是4个,总共是13个,大概占中高层管理者的20%。实际上我们的总结是,有些人创业的时候,都做得很好,他们也都是通过竞争一步步上来的。要是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战略便有如船上的罗盘,它只负责船只可以到达终点,但不能保证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晕船。 《经济观察报》:海尔有一句话“只有创业没有守业”,但18年来,怎么能保证创业的元老都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元老怎么样才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肯定早就有人已经“晕船”了,SBU倒是用市场的方法解决了这些元老的问题。 张瑞敏:我认为对待元老还是要看他是否对企业做出贡献,如果你因为照顾他,导致企业没有饭吃了,那么这种照顾就是对所有员工的不照顾。不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你到底怎么做才算真正的照顾呢?我认为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自己具有竞争力。 我们的杨总是海尔创业的元老,但是她18年如一日,始终不懈的创新精神连很多年轻人都很佩服。 按照市场的定义就是交易的主体叫市场。我现在就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交易,如果企业内部不是一个交易的主体,员工不是一个自主管理的主体,你不管怎么努力都是白搭,就算我是个神仙,也不可能掌握市场变化的所有信息。 我再说一个现象,我看了一个统计数字,中国的GDP10万亿,但后边的库存是多少呢?4万亿,这个4万亿就占中国GDP总值的40%,那么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多少呢?1%,发展中国家相对平均数是5%。40%是不得了的一个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数呢?那就是因为你根本与市场不搭界,你干的不是市场所要的,或者换句话说,你不知道市场要什么,你在白干。 《经济观察报》:我们也注意,你过去经常研究韦尔奇和GE,包括很多时候也提到他的一些讲话和思路。在海尔的商业模式上,从外界上看,与GE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你在研究韦尔奇和GE的时候,到底得到了哪些启发﹖ 张瑞敏:当时最感兴趣的一条就是,GE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能不断地进行变革,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这样的,几十万人,他可以不断地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一个人要想自己给自己动手术的话,必须要具备两条,第一就是要有勇气,自己割自己是非常痛苦的;第二就是,必须要找准了地方,哪个地方发炎了,哪个地方要切掉。如果不能找到哪个地方需要动手术,乱动也不行,所以我认为他这两条都抓得比较好。有点像过去搞运动,这拨儿还没完呢,紧接着就下一拨。也就是说,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 张瑞敏:鹿可以被狮子吃掉,但如果这只鹿年轻力壮,它在鹿群中肯定不会被吃掉,被吃掉的永远是年老体弱的。你说狮子硬朗不硬朗?但是如果狮子老了的话,连牛也可以踢它两脚。为什么呢?狮子老了,是因为它的每个细胞老化了。 《经济观察报》:以我对海尔的观察来看,海尔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成功是一直把管理的思路体现在每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上,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到现在3万人,一直是这样。能不能说你18年来管理的精髓就是管理一直细到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管理?或者,我们能不能知道你每天抓的大事大到什么程度?小事小到什么细节? 张瑞敏:大到创世界名牌,小到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件事怎么干。《中庸》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在管理中,始终是以人为主体,因为管理制度说到底就是管理人。前两天,我跟我们美国公司一位经理人聊天,他说,在美国这个公司,因为都是当地人,美国人,有文化的差异,怎么管?很苦恼,天天都要想这个问题,累得要命。我跟他说,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社会主义制度也好,资本主义制度也好,只要是企业,就一条路,只要是人,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他自己的价值受到承认。也就是说,你把员工的价值和他给用户创造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只要他为用户创造价值,你就肯定他的价值。这就是核心。 《经济观察报》:海尔的目标是3万员工都成为自主经营的SBU,以现在海尔的培训和海尔的文化,怎么能保证这3万名员工,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或者说一个比较称职的SBU? 张瑞敏:这就是我们争取的一个目标,但并不是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说从1998年开始做,做到现在,到今年的9月份就是5年了,如果说到2008年的话,每个人都能做到,就比较理想。从开始提出来,到最后做到,10年。我认为这够快了。我们这样做是希望每个细胞都动,每个细胞都相当有活力。比如鹿可以被狮子吃掉,但如果这只鹿年轻力壮,它在鹿群中肯定不会被吃掉,被吃掉的永远是年老体弱的。你说狮子硬朗不硬朗?但是如果狮子老了的话,连牛也可以踢它两脚。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每个细胞老化了,所以关键取决于每个细胞。企业不是看外表多么大,多么有力量,关键是看他的细胞有没有活力。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谈论“国际化”,海尔国际化的思路和做法曾经一度受到质疑。2002年底,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张瑞敏反向思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都说我们走出国门有风险,但是,有谁能够告诉我不走出国门又有多少风险?海尔的国际化是以建立海尔的国际化品牌为目标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品牌,现实的赢利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理解为负债。 --摘自《经济观察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