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冻冷藏业构建现代物流渠道正当时
(制冷网)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15%,水产品是23%。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加10%以上,但仍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距离,这为速冻食物、保鲜食物的开展供给了较大的空间。
我国生鲜品年总产量约7亿吨;冷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总产值超过520亿元;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员250万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6000万吨,且产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并每年以20%的幅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冷饮企业4000余家,年产量超过150多万吨,且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1500余家,年产量800万吨,且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
上述数据,足以证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外资也纷纷掉转船头,转战冷链市场。《规划》的实施,将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000亿左右,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现阶段我国的冷冻冷藏业要掌握机遇构建现代物流渠道,经过不断开展和完善,使传统根底物流向冷藏供应链物流转变,改动传统的不合理作业形式,以便向顾客供给更好的质量、更高的价值、更多的挑选和更大的柔性效劳。
跟着全国各地冷库建造潮的鼓起,冷库大规模建造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制冷技能的前进。一批制冷新技能广泛应用,又进一步促进了冷藏业的开展。伴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展规划》的出台及履行,“十二五”时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有望完成大跨越,冷冻冷藏工业也迎来了宏大的开展关键。
因遭遇鸡精等调味品的“围城”,长江以南的味精厂几乎全部停产?昨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获悉,由于今年内销和外贸市场双双遇冷,味精行业已陷入内外交困之中。记者从卓创资讯提供的调研结果中获悉,目前长江以南的小味精厂几乎全部停产,这部分厂家的产能约占全国三成,山东地区部分厂家的开工率也不足50%。
多数厂家出现停产
目前长江以南的小味精厂几乎全部停产,这部分厂家的产能约占全国三成,且山东地区一些厂家开工率也不足50%。
另据其透露,目前中粮的味精厂也正在停产检修,国内某味精龙头企业的一家工厂近期也停产了。上游厂家均反映库存压力较大,市场走货清淡,资金回笼困难。味精行业下游贸易商及生产厂家则观望心态浓厚,多以随用随取或销售此前的库存为主。一些针对味精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舆论,也给市场销货增加了压力。
由于外贸环境仍不景气,国内市场又因限制“三公”消费导致餐饮消费锐减,使得今年整个食品添加剂市场同比约萎缩了30%,味精行业受到强烈冲击。
味精行业上市公司——莲花味精方面则坦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在饮食上有更高的追求,第三代调味品的出现,抓住了市场消费心理,通过宣传推广上“褒己贬异”、引导消费习惯等做法,瓜分了传统味精产品的市场份额,严重冲击了味精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制冷网)
味精行业仍难淘汰
面对鸡精等第三代调味品的“围城”,味精行业是否会被淘汰?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味精不仅面对着终端消费群体,还面对着下游行业的用户,像酱油、鸡精、方便面、调味料等产品都会用到味精。且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会很快地发生改变,像西南、东北等地区百姓的饮食习惯就以味精为主。“短期来看味精行业的整合势不可挡,一旦整合完毕,从长远来看市场应该是比较稳定的。”
陈莹莹表示,近期几大味精生产厂家为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甚至打起了价格战,维持低位运行,但这或许并不能改变惨淡的市场行情。
事实上不少味精企业在此前已开始转型。以广东市场为例,由广州味精食品厂转制而成的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专门投资成立了由其控股的公司来生产双桥牌味精,但其主体部分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则转型生产淀粉糖;在原国有企业肇庆味精厂的基础上转制成立股份公司的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向医药原料、食品、饲料添加剂等方面转变。
奶粉贴牌加工禁令(6月17日AII3版)得到验证,昨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企业委托、贴牌、分装奶粉行为被明令禁止,目前市场上奶粉品牌或大减。
奶企须有自建自控奶源
《意见》明确,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
这份《意见》有多处“新意”。例如,当中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另一个看点,是要严格实行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注册管理,严禁未注册企业向境内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意见》明确规定,严格审核报检资料,对进口报检时产品距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予受理。
此外,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不得在境内加贴,对无中文标签标识的产品,一律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意见》还表示,对距保质期不足1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应及时采取醒目提示或提前下架等处理措施。
在质量信息发布上,《意见》表示,未经国家专门检验检测机构复核,不得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检验检测结果等信息。
昨日,一位大型国产奶粉的负责人李孝(化名)表示,“自建”的意思是有自己的牧场,但是国内目前只有约35%的牧场是企业自建的;而自控包括了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粉企业签约,跟每个企业有单独合同,“说白了不允许散户跟多个企业供应奶源。”
李孝分析称,今后企业进口的是奶粉原料粉、到中国境内添加营养素后再包装成成品销售是不会受《意见》影响的。
李孝指出,《意见》出台后势必淘汰部分奶粉企业,特别是将“参照药品管理的有关措施”要求奶粉企业做到这点,“目前国内有127家奶粉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预计最后获证企业会减少一些,而奶粉品牌将大幅减少。”(制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