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家高标准“城市环保燃煤热电厂”建成
2002年10月3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如何降低环境代价高效利用煤炭资源解决城市综合能源需求,一直是能源建设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将北京东长安街延长线上的一座40多年的“污染大户”,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与不断的工艺完善,实现了废气、废水、噪声、电磁辐射等各项污染物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排控标准,将废渣、废灰和脱硫副产品的全部资源化利用,并实现了经济盈亏平衡,基本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成为我国首家高标准环保型城市燃煤热电厂,为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树立了样板。
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的前身是北京第一热电厂,地处北京市城区东部,紧邻CBD中央商务区。现装机容量40万千瓦,主要承担北京东部地区包括使馆区在内的城市公用采暖和生活用热任务,供热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并为北京东部的一些企业提供工业蒸汽。担负提供的热源占北京市需求总量的1/5,是北京最重要的热源点。同时该厂还是北京城区内核心电源支撑点之一,对首都的供电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城市中的燃煤热电厂,在确保为首都安全稳定发电供热同时,该公司极为重视环境治理,累计用于环保设施建设投资额已超过6亿元,投资比重居国内电厂建设之首。
在环保建设过程中,该公司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气、水、声、渣等排放指标均达到发达国家电厂先进水平。据国家环保局的专家介绍,该公司2000年10月投入使用的烟气脱硫系统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一期工程投资3.2亿元,技术、设备全部从德国引进,脱硫效率95%以上。与脱硫工程配套的石膏制板厂,利用电厂烟气脱硫后废弃的脱硫石膏生产新型建材,避免了脱硫后的二次污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干除灰系统、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和低氮燃烧器,电厂的锅炉烟尘、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和锅炉烟气黑度等均低于国家标准。经环保监测部门测定,目前电厂烟尘排放总量比技改前分别减少98.3%,降至50mg/m3以下,并将进一步下降到12-15mg/m3;二氧化硫减少了83.8%,降至12mg/m3;氮氧化物降至500mg/m3,2003年的技改目标将其下降到250mg/m3以下。据介绍,投资1.3亿元的二期烟气脱硫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03年9月底完工投用。
为了有效消除电力设备运行带来的噪声污染,创建城市环保电厂,让周边市民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电厂先后五次投资进行工程治理,采取了隔声、消声、吸声和阻尼减振等措施,终于解决了电力系统噪声治理的难题,电厂设备产生的噪音昼夜值达到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类标准,周遍地区白天小于60分贝,夜间小于50分贝,为建成高标准的城市环保电厂打下良好基础。
废水处理是该公司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次改造,目前电厂的冲渣水和输煤冲洗水废水已实现全部处理、全部循环使用,中水回用率100%,并计划明年底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目标。
热电厂所有灰渣均得到综合利用,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抢手货。
该热电厂利用改造契机,大幅度压缩了土地使用规模,节约了大片宝贵的城市用地。目前企业可以在北京CBD地区提供15公顷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地价将不低于12亿元,将建设50-60万平方米的高档办公楼、公寓和商业大厦,以及体育公园等设施,预计将吸引总投资超过100亿。
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总经理许建华介绍说,公司目前绿化面积已达4.5万平方米,是北京东部CBD区域中最大的一块绿地。公司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环保标准,将热电厂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环保绿色热电厂。下一步公司计划将热电厂的部分设施向市民开放,介绍普及电力生产和环保知识,将热电厂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城市电力科普馆。在为首都提供清洁优质的电能、热能、建材,同时,为北京办好2008年“绿色奥运”创造积极条件。
背景资料之一:
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近年来环保治理情况
一、 废气的治理。
主要是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4台锅炉全部燃用低硫煤,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配置了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的电除尘器,投资3.2亿元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安装了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的第一套烟气脱硫设施,目前投资1.3亿元的第二套烟气脱硫设施正在安装过程中,预计2003年9月底完工投入运行。两套脱硫设备投入运行后烟囱每年减少9千吨二氧化硫排放,全部4台锅炉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均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新建电厂第Ⅱ时段标准和《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试行)》新建电厂标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符合《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京DHJB1-1999)中规定的固态排渣煤粉发电炉最高允许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50mg/Nm3。4台锅炉烟气黑度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中林格曼Ⅰ级标准。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排放限值要求。烟气排放对城市基本上做到了无污染。
二、 废水的治理。
对含煤废水和灰渣废水系统进行了零排放改造和设备治理。改造前系统废水全部排放掉,改造后系统废水全部循环利用。经过中和处理的总排废水,PH值控制在6.0—8.5。工业废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中二级新建单位标准。
三、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电厂年产生灰渣约12万吨左右,通过加装干灰回收装置,现干灰装车外运销售,实现粉煤灰全部综合利用。烟气脱硫后产生的石膏投资2000万元引进国外一条生产线,生产出新型环保建材——石膏板,变废为宝。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全年不向城市排放1吨固体废弃物。
四、对噪声的治理。噪声问题曾一度困扰着热电公司,2000年6月2日和8月9日因噪声问题国家环保总局两次下文责令机组部分停运,为此,热电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噪声治理工作小组,制定了噪声治理计划,开始了历时两年多的噪声治理工作。治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对3#、4#炉四台磨煤机及其它设备进行噪声治理,投资275万余元。治理工作正值夏季酷暑,职工们冒着高温,还要顶着确保夏季高峰用电的压力,边运转边施工,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在干除灰罐附近基本听不见风机的噪声,二单元磨煤机的噪声由原来110分贝降为95分贝。
第二阶段噪声治理工作投资300余万元,对1号机组的设备进行了治理,到2000年9月28日正式完成。
2000年10月13日委托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电厂的厂界噪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紧邻慈云寺小区的三个测点已符合三类标准的要求。
2000年11月11日电厂邀请有关专家制订了第三阶段噪声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厂界噪声达到国家制定的三类功能区的标准,即:白天65分贝,夜间55分贝。第三阶段主要针对东厂区的低频噪声进行治理,于2001年2月结束。
经过三个治理阶段的不懈努力,厂界噪声于2001年7月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三类标准验收监测。
2001年9月,国华公司提出了热电分公司厂界噪声必须达到二类标准的要求,为此,热电公司又进行了第四阶段噪声治理工作。经过充分调研和方案准备,组织了工程招投标,经过中标单位的紧张施工,第四阶段噪声治理工作于2002年7月全部结束。同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对公司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厂界噪声昼夜值均达到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即白天低于60分贝,夜间低于50分贝。至此,历时两年多,先后投资达2000余万元的噪声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背景资料之二: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电力)是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共同发起设立。
国华电力注册资本43.72亿元人民币,控制资产总值32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叶青先生,总经理是顾峻源先生。公司经营范围为:电力项目投资、开发及经营管理;发电生产;新能源项目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电力、能源项目咨询;房地产开发;自有房屋的物业管理;环保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自1999年3月成立以来,国华电力顺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电力企业为目标,通过兼并收购、自行建设等手段,迅速壮大公司规模,不断增强公司实力,向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
作为神华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国华电力与神华集团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了稳定的煤炭供应渠道,在神华集团内部形成了煤电联营的格局,为其所辖电站长期、稳定地运行奠定了基础。
国华电力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电力系统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凭借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设备、对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目前已拥有遍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全资、控股发电企业和受委托管理的中外合作发电企业,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发电企业。
国华电力全资或控股电站的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400万千瓦,其中: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80万千瓦机组;受委托管理的陕西神木神华伊士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10万千瓦机组;通过中电国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控制的电站包括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50万千瓦机组、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35万千瓦机组、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分公司50万千瓦。批准在建项目186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建设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33万千瓦机组,正在筹建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60万千瓦机组。
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应公司调整电源项目布局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正积极在中西部及其它地区寻求新的发展,力争发电装机容量再上新台阶。
背景资料之三:
中电国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
中电国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的前身为北京第一热电厂,是国家“一五”时期确定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958年9月20日,北京一热电厂第一台发电供热机组投产,是新中国在首都建设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