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强势涨价引发配额限制矛盾
据悉,目前国内外需求大都集中在中重稀土以及轻稀土中的镨、钕、钐、铕等元素上,而中国稀土出口配额限制只计质量不分品种。“这种做法使得国外厂商在获取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更加偏重于稀缺资源的进口,而相应地减少镧、铈等元素的进口以节约配额指标,多余的稀土元素则在国内用不完被大量积压,相当不科学。”一位南京的稀土专家称。
2011年初起,稀土市场开始一轮涨价狂潮,价格一路飙升至6月底才结束,铕、钆、钇等品种的涨幅一度高达10倍。而之后虽然有所下调,但至10月初为止,大部分稀土产品的价格依旧较2011年1月初有3~7倍不等的涨幅。据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显示,由于成本压力,下游企业对稀土需求萎缩的现象已经出现。以节能变频空调为例,其使用到的永磁材料里便包含稀土,而其成本也从每P(输入功率)60元涨到300元。
而受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上涨,中国节能灯产业也流失大批海外订单。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7月浙江宁波口岸出口的节能灯相比2010年同期下降11.4%。与此同时稀土出口的数量也大幅下降。在8月份,包钢稀土(43.62,-2.49,-5.40%)总经理张忠曾对记者称,截至6月底,今年中国稀土出口的总额度不过约7000吨左右(以氧化物计),相比2010年同期,跌幅超过60%。
事实上,稀土一度被称为“小而穷的行业”,只是在上世纪末随着下游抛光行业、磁材行业、荧光粉行业和储氢新能源行业才快速发展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是在求着别人买我们的稀土。”原国家计委稀土办处长红枫称,目前中国稀土占世界90%市场份额的局面其实来之不易。
“这样的做法相当不科学。”王仲山称,当前的配额制使得国外厂商在获取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更加偏重于稀缺资源的进口,而相应地减少镧铈等元素的进口以节约配额指标,导致多余的元素在国内用不完,大量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