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热资源成待掘金矿
2004年02月1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近年来南京市连年出现电力短缺,对此现象,一些专家纷纷呼吁政府多利用南京的地热资源。据了解,南京有着国内十分罕见的地热资源,如果规范合理运用,不但传统的能源匮乏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且作为绿色资源的一种,地热资源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长期困扰着我们的环境污染。
新概念:地热资源其实无处不在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地热无非是埋藏在地下深处的热能,除了汤山、汤泉几个温泉点之外,南京似乎再没有什么地热资源了。实际上,“除了地球两极等少数地区之外,地热资源其实无处不在!”有关专家这样表示。
据了解,在人们传统概念里,温度在25°C以下的地下热能似乎不能称做地热,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温,又低于夏季的室温。所谓地源热泵就是冬季通过热泵把大地中的热量升高温度后对建筑供热,同时使大地中的温度降低,即蓄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过热泵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输给大地,对建筑物降温,同时在大地中蓄存热量以供冬季使用。由于地表附近的恒温层的温度非常接近人体的舒适度,通过热泵提取热量,地球俨然成为了一个宜冷宜热的“大空调”。
南京市地质地矿研究所张定源教授指出,目前地源热泵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开式回路系统与闭式回路系统。开式系统的低温热源是直接利用水井、废弃的矿井的水及抽取地下水。闭式系统是通过二次流体(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将热量传送到地下,或者从地下吸收热量。南京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安装成本较小的开式回路系统。
开发前景:可以解决50%的空调用电
在欧洲和美国,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的技术。欧洲地下的恒温层的温度大约为13°C左右,而南京地下恒温层的温度则为17.4°C~18°C,相比之下,南京的条件更好。
张定源教授表示,现在就南京市而言,空调用电的比例非常大。“整个江苏省的夏季通常为105~125天,而冬季则为109~140天,空调的电费成了一笔非常大的支出。而如果采用地源热泵的技术,至少可以节约50%的空调用电。”他举了一个例子:北京的奥丽花园总面积为88000平方米,安装电力中央空调系统的总投资为2563万元,而安装一个地源热泵系统需要花费为2524万元,二者费用基本持平。而电力空调一年支出的费用要高达266万,地源热泵系统一年的支出只要150万,同时地热资源省下了中央空调必须的空调房和锅炉设备,优化了建筑结构。热泵空调在每个房间都有单独的能量分配器,可以自主调节温度。而且在房间里也看不到空调,听不到空调的声音,非常适合新的住宅小区和大宾馆饭店使用。南京目前出现的电力紧张不但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制约了工业发展,如果能逐步开发地源热泵的空调系统,缺电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记者获悉,今年3月份后,在南京浦口的佛手湖畔,将举办一个“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届时将展出20多幢由大师设计的建筑精品,代表建筑的未来,而这些建筑的空调系统将全部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成为南京地热空调的第一批试点。
南京现状:资源丰富开发却一片空白
张定源教授在谈到南京市地下热水资源的时候也是一脸惋惜。相比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北京、天津、温州、西安等城市,南京的地下热水资源绝不会少,但是开发和管理方面大大落后。
据介绍,南京目前共有14口地热深井(两井已报废),井深一般在200米左右。其中浦口区有4口,分别属于温泉山庄、银泉山庄、大吉集团,主要用于温泉洗浴、游泳健身以及职工家属的日常生活用水。江宁汤山镇有8口深井、5口浅井,主要用于理疗洗浴、游泳训练、水产养殖、温室养花等。近年来,又用于房地产开发。总体来看,这14口深井综合利用水平低下,缺乏管理,不合理开采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张定源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南京地下热水资源不仅仅只限于我们所知道的汤山、汤泉等地。在南京市区仙林、迈皋桥、栖霞山、奥体中心等,都有面积和质量均很可观的地下温泉资源,其中好几处的开发潜力不亚于汤山,但是资源利用方面明显不够。南京地下热水带主要在1500~2000米以下,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开发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南京主要的问题在于开发地热资源的基础资料不够,投资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出资研究开发的话,不出一年,南京市地下温泉的应用就可以初见成效。
但张定源教授也指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资源,地下热水不但能解决居民家用热水问题,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工业的印染干燥、农业的热带动植物培植等领域。同时也能减少燃烧煤或石油等“化石资源”所带来的巨大污染损失。但是如果不合理开采,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负作用。南京汤山等处的深井因为井区密集,缺乏管理性的开采过量而导致水位下降,枯水期时水量已经很小。相比之下,北京,天津等地做的就非常好,地热资源都采取了计算机可视化管理,对于开采数目都一目了然,确保合理开发。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