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市场火爆 消费者偏向“洋货”
据悉,涉足空气净化器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创元科技、彩虹精化、横店东磁及鱼跃医疗等公司,股价从年初至今均有不同程度涨幅。
空气净化器市场潜力大
天猫“双11”刚落下帷幕,很多网友便晒出血拼清单。记者发现,今年天猫战绩除了日化类、服装类等常规产品,防止雾霾天的PM2.5口罩以及家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成了家居必备。
本月上半月,申城市民讨论最多的便是灰色的雾霾天气。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气象局于11月4日在京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今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防PM2.5的口罩成为市民出门的“标配”。记者在近日发布的“双11”销售排行榜上看到,绿盾PM2.5口罩当天销售额达129万元,排名位列“居家日用/婚庆/创意礼品”类目的第五位。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的购买量排名前三。上海有8000多位网友下单,很多网友一买就是半打。根据易讯网的数据,这两个月口罩的销售每月环比递增50%以上。
空气净化器也成了市民抢购的产品。记者在苏宁乐购仕店内看到,各种中外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打擂,至少有20多个品牌和款型。店员表示,原本的“冷门”货如今成了“爆款”货,每天能卖掉几台,时不时还缺货,是店里的明星产品。
现场也有很多消费者表示,尽管对空气净化器的实际效果如何并不知情,但还是会买一个,选择上偏向洋品牌。据悉,兼具消毒、除螨、加湿等多种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销量更好,虽然价位较高,但顾客“不差钱”。
同样,以PM2.5为关键词,淘宝近日的空气净化器产品搜索环比涨了16.09%。记者在淘宝天猫一家电器专营店看到,一款飞利浦标价38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本月销量已超2800件。另一家天猫电器专营店一款特价118元的空气净化器本月销量最高,据月成交记录显示已销售4000多件。
据家电调研公司中怡康时代今年9月发布的空气净化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在呼吸健康问题所引发强劲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今年1月~8月全国空气净化器实现量额同步大幅度攀升,零售量累计同比增长70.9%,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86.9%。
热捧概念股受益个股涨
受雾霾天的利好,空气净化器概念股被大举热捧。据悉,目前A股市场上,涉足空气净化器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创元科技、彩虹精化、横店东磁等个股。
资料显示,创元科技旗下子公司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净化设备生产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空气净化设备、空气净化系统等,属于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元科技持有江苏苏净91.93%的股权,二级市场上,该股一直延续上升通道,10月中旬短短一周多时间,股价涨幅为40%。
除了创元科技,彩虹精化也表现不俗。根据彩虹精化日前在投资者交流平台对投资者的解答,该公司目前持有格瑞卫康80.49%的股权。深圳格瑞卫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企业,致力于室内环境的改善,专注于室内环境污染治理。该公司开发的室内污染治理系列产品、空气净化机系列以及家居环保用品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其股价从10月初的6元,一路上涨到9元,短短一个月涨幅超50%,且在10月底11月初大盘下行期间股价依旧保持强势。
涉足水净化与空气净化领域的还有横店东磁,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净水器、空气净化器已研发成功并已上市销售。其空气净化器产品应用于解决家庭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能过滤、吸附、分解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灰尘、花粉、烟雾、异味、甲醛、苯、TVOC、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目前,该公司以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家用和商用空气净化器为主。
除了净化类产品,不少环境监测等相关环保上市公司也有望从中受益,包括先河环保、雪迪龙、聚光科技、龙净环保、国电清新、等个股在内的环保概念上市公司。
不过,随着股价上涨,也有分析师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认为上述公司未来业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要看政府对PM2.5的治理力度。记者关注到,各公司业绩在经历2012年低谷后,在2013年有明显反转。比如创元科技2012年全年净利润不到500万元,同比大降86%。虽然今年三季报报喜,净利润同比增长61%。三维丝去年净利润同比大跌71.48%,但今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营业总收入达1.13亿元,前三季度的营收为2.83亿元,同比增长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23万元,同比增长328.77%。
备战出新品争夺一杯羹
国外市场上,目前日本拥有1.2亿人口,空气净化器销售规模为200万台/年。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空气净化器的销售规模却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可见未来中国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潜力巨大。据权威预测,“十一五”期间,空气净化器销售额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2015年,我国空气净化器产业将保持30%的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不足0.1%,保有量提升空间巨大。PM2.5的发布使国民更注重生存环境和空气质量,作为朝阳产业的空气净化器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空气净化器有望达到7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
据了解,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毛利率普遍高达50%以上,有些产品甚至属于暴利产品。看到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国内刚刚兴起的净化产业,众多上市公司瞅准商机,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近日,鱼跃医疗表示,公司空气灭菌消毒净化器已于11月初正式推出,该产品是国内首款医用级空气灭菌消毒净化器,采用三重过滤除菌消毒,灭菌率达99.8%,它与一般空气净化器不同,公司的空气净化器带紫外线消毒,可达到医用级。鱼跃医疗董秘兼副总经理陈坚表示,因雾霾天气引发的恐慌性销售对业绩的支撑是不持久的,市面上大多数空气净化器都可过滤可吸入颗粒物。公司产品的特点在综合了空气净化和灭菌、消毒的功能。同时,他还指出,空气净化器的毛利大约为50%,未来是公司会长期布局的产品。
主营业务与空气净化设备相关的三维丝表示,目前产品对公司的业绩贡献还不确定。严重的雾霾天气引发人们对空气净化设备的关注,虽然不可能马上反映到订单,但从长远来看,对公司的业务有积极的影响,公司也在加紧这方面的布局。
同时,格力电器[1.04%资金研报]推出了PM2.5空调,称使用1小时PM2.5去除率高达99.9%。而海尔、美的等公司也加紧推出了款式多样的空气净化器,希望尽早打响自有品牌,在雾霾市场中分一杯羹。
行业有五乱国标盼完善
尽管厂商积极备战,然而消费市场似乎并不买账。齐鲁证券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80%以上的PM2.5设备均来自国外,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对雾霾天气的受益有限。
记者在卖场走访发现,虽然选购空气净化器的消费者不少,但卖场的促销员表示,洋品牌卖得火,而国内品牌大多滞销。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净化器品牌包括美的、TCL、亚都、格力等国产品牌以及夏普、飞利浦、松下、大金等外资品牌。其中,夏普无疑占据了高端市场的较大份额。日本夏普总部一年前组建健康环境事业部,把空气净化器作为在华推广的重点产品。夏普主推“净离子群”技术,产品定位延续日系产品的高端定位,覆盖客厅产品、卧室产品、车载产品、便携式产品等多种类别。此外,日化巨头安利于3年前增资1500万美元在广州工厂筹建家居科技大楼及全新的空气净化器生产线,整条生产线的年产量预计可达20万台。其推出的声称被美国哮喘和敏感协会认证的空气净化器,价格高达9300元。
之后,随着国内各大品牌的杀入,松下、飞利浦等外资企业相继跟进降价,记者在卖场中看到,外资品牌千元以下产品随处可见,松下的一款产品仅售599元。于此,消费者在面对价格差距不大的洋品牌和本土品牌时,大多选择前者。
中怡康日前发布的《空气净化器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2012年,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均呈现大幅下跌,同时,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上升趋势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加快进口市场的抢占和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乱标、虚假夸大宣传等种种乱象也让国内品牌商的销售处于被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表示,协会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空气净化器行业有“五乱”:商品乱、技能乱、宣扬乱、认证乱、价钱乱,以净化器最主要的除颗粒、去甲醛等功能来说,行业对于性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家的专利技术都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选购标准来指引,这都加大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消费者倾向选择洋品牌。
据了解,目前空气净化行业采用的标准是2008年修订的GB/T18801,但相关细则不够完善。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目前现有空气净化器国标不具体,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化和完善。同时,企业打着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标准,往往脱离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一情况将随着行业标准的细化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