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空调行业的困境分析报告

2007年01月04 00:00:00 来源:搜狐财经

2007空调冷冻年度在平静中开盘了,相对往年行业的观望气氛比较浓烈,不论是渠道还是厂家显得都比较低调。这恐怕与目前一些厂家甚至媒体把已经过去的2006冷冻年度定性为灾年有着一定的关系。

回首2006冷冻年度,空调行业的确经历了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渠道的强势整合、旺季不旺、整体销售量萎缩、众多品牌陷入调整等诸多问题。因此,面对行业错综复杂的问题,很多舆论将2006年定性成了空调灾年。

面对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对行业发展不利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呢?笔者与很多业内人士作过交流,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这些问题都是表象,不能因此就说明行业陷入了困境。而应该把其看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并加以解决。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当前行业遇到的问题呢?笔者愿意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问题一:怎样看待销售量出现下滑

今年出现的销售量下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1999年开始空调行业就开始了一轮高速发展。每年市场容量平均以超过30%的幅度递增,经过6年,市场容量由1999年的750万台增长到2390万台。空调的消费量已经被大大的释放,在高速增长后出现一定的回落实属正常;二是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为代表的一级城市的空调普及率超过70%,已经接近饱和状态,需求增速开始放缓或者是负增长。可是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看涨的乡镇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受制于消费理念、市场分散、居室不配套、售后服务难度大等因素限制,短期内的增长还无法弥补一级市场的衰退。三是2006年空调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有所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需求减少。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下跌需求上升,价格上涨需求减小”,这一条颠扑不破真理。2006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的平均价格水平上涨是无法避免的,由此造成的需求相对减少应该看成是正常的。

因此,我们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来看,今年出现的整体销售量的下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动摇我们长期看好我国的空调市场。毕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长期的上升通道里,这是支持我们空调市场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只要这一基本条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有理由长期看好国内的空调市场。

问题二:如何理解行业进入调整期

经过行业多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经过洗牌后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品牌的发展战略已经不适应竞争的要求。因此,进入2006年度以来,很多品牌主动选择了对自己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在调整期间,这些品牌有的选择了收缩策略,有的放弃了市场上的主动进攻,把重点放在了内部管理的改革,包括进行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比如,今年以来,美的、格兰仕、长虹、TCL等空调企业完成了高层领导的更替。导致一些品牌在市场上的活跃度降低,甚至市场销售量下滑,市场份额有所降低。结果这些现象被有些人认为是行业进入了冰河期,空调企业的生存已经受到挑战。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中国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由快速成长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行业的环境已经与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沿用多年前制定的发展战略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重新审视调整自己,需要对自己的战略进行一些微调。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选择牺牲短期利益,为长远健康发展对原有战略做出调整。这种调整要比将来遇到问题被迫进行调整要好得多,起码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