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度广东空调出口大盘点
空调行业以每年9月到下一年8月作为一个冷冻年度。据拱北海关最新统计,2005冷冻年度(2004年9月-2005年8月)广东省企业共出口空调1489.1万台,与上一冷冻年度相比(下同)增长10.1%;出口值为23.2亿美元,增长17.9%。
广东继续捍卫空调出口第一大省(直辖市)地位。不论是出口数量还是出口值,广东省依然占据着全国第一空调出口大省(直辖市)的地位。出口价格稳步上升,出口平均价格为155.8美元/台,增长7.1%。
出口企业集中度提高
2005冷冻年度,出口空调数量在50万台以上的广东企业8家,该8家企业共出口空调1170.1万台,占总体出口数量的比例为78.6%;而上一冷冻年度,出口空调数量在50万台以上的广东企业共10家,该10家企业共出口空调1067.8万台,占整体出口数量的78.9%。
对美国与香港市场出口高速增长,对欧盟市场出口出现倒退
2005冷冻年度,广东企业对美国出口空调265.2万台,增长1.4倍;对香港地区出口153.9万台,增长91.4%;对欧盟出口384.8万台,下降36.8%。
独立窗式或壁式空调出口增长迅猛;传统的出口大项商品--制冷量不超过4000大卡/时分体窗式或壁式空调出口明显下降。
2005冷冻年度,广东企业出口空调中,独立的窗式或壁式空调出口359万台,增长55.7%;而传统的出口大项商品--制冷量不超过4000大卡/时分体窗式或壁式空调出口560万台,下降7.2%;而制冷量超过4000大卡/时分体窗式或壁式空调出口148万台,增长35.2%。
佛山、珠海、广州三市企业是出口主力
2005冷冻年度,佛山市出口空调803.3万台,增长18.8%;珠海市出口210.7万台,增长25.1%;广州市出口141.5万台,下降2.2%;三市企业共出口空调1155万台,占2005冷冻年度广东省出口空调的77.6%。
在原材料大幅涨价,2004冷冻年度库存量大等诸多不利因素作用下,2005冷冻年度广东空调出口仍取得量、值、价三增的良好成绩。另外激烈的出口竞争加速了行业洗牌,出口的一线品牌更趋集中。展望2006冷冻年度,广东空调出口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一是国外反倾销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在2005冷冻年度内,先是美洲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裁定我国7家企业的空调倾销,决定征收52.79%-343.16%的反倾销税,平均税率为141%;后有美国空调企业指责LG在中国生产的空调在美国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美国方面已组织律师团,拟对其提起反倾销诉讼,如果倾销罪名成立,将殃及其它中国企业。再后来土耳其又正式对中国空调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诸多广东品牌企业都牵涉其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受到影响的国外空调行业将不断用反倾销措施来增加广东空调出口的难度。
二是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制冷剂、钢材、压缩机等一系列原材料成本价格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出口销售价格的上涨幅度,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改革则使得空调出口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削弱。
三是欧盟市场的环保"双指令"提高广东空调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欧盟是是广东空调出口的第一市场,其《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于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指令"要求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机电产品,并在投放市场的产品上加贴回收标志。欧盟将据此对进入当地市场的机电产品额外征收回收费用。另外《欧盟电子电机设备中危害物质禁用指令》(简称ROHS指令)则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从欧盟已实施的WEEE指令制定的收费标准来看,空调的回收费用为10欧元/件,这对原来已经利润微薄的空调出口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而ROHS指令,则为企业带来寻找替代原料的成本压力,寻找替代品不仅要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需对相关制造过程和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改进。反倾销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危机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能够预防甚至可以控制的。真正的难题是来自各国不断变化的技术壁垒和法律法规,这种压力给企业带去的是一种长远甚至是无法把握的影响。
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广东空调企业在2006冷冻年度必须对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升级和定位,提升自身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