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稀土开采“得不偿失”付出了高昂环境代价
制冷快报 - 制冷快报讯:多年来,中国以占全球稀土36%的储量,供应全球90%以上的稀土。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一些地方的稀土开采甚至到了得不偿失的地步。过度开采乃至私采滥挖,造成巨大的环境赤字和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仅赣州一地因开采稀土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
为保护资源和环境,中国近年采取措施促进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但美国、欧盟、日本却针对中国对稀土等原材料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等管理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告状”。
事实上,我国不少地方曾用落后的开采和提炼方式,过度开采乃至私采滥挖,造成巨大的环境赤字和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赣州稀土长期开采留下了大片废弃矿山及环境污染。当地政府估计,要治理稀土开采所带来的污染,需要投入380亿元,而去年江西省全省稀土企业实现利润不过65亿元,比上年15亿元的收入显著增加。
在2009年前,因为价格低廉,我国稀土行业一直利润微薄,直到前年因价格大涨稀土行业才开始挣钱。这意味着,整个江西稀土企业几十年的利润,都远远填补不了380亿元这个巨大的治污黑洞。
赣州稀土开采一度使用池浸工艺,即所谓的“搬山运动”,象剃头一样,将山体表层土壤和植被搬走,采挖稀土,这对山体植被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另外,浸出、酸沉等工序产生的大量废水富含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严重污染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不只是赣州,很多稀土产区周边地区的生态都遭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被贴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标签。一些地区甚至连井水都被污染,当地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恶性疾病高发;另一方面,不少稀土产区环境修复成本极其高昂,环境与资源代价往往超过收益。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目前国有稀土开采回收率为60%,一些民营企业回收率仅40%,滥采滥挖的更是低至5%,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可见一斑。一些污染问题目前尚没有好的技术解决。
正是由于稀土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国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基本上停止开采稀土。
这就是一些国家何以对中国稀土“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换言之,中国为世界稀土供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畴。
尽管中国并不缺少外汇,但为了满足国际市场对稀土的合理需求,中国仍同意出口稀土。去年发放的稀土出口配额没有用完的事实表明,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的稀土大于国际市场的需求。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日前强调,中国采取的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等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在江西、四川等地的调研表明,我国规范稀土行业的政策举措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如何巩固治理成果,修复被破坏的环境,治理尾矿,防止私采滥挖,仍需要各级政府毫不动摇地执行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使稀土资源和产品的生产充分考虑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