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品牌搏杀折射空调竞争态势

2005年09月27 08:42:00 来源:制冷快报
在今年空调产品的销售中,有33个品牌已经从市场上消失,海尔、美的、格力保持住了上一年前三甲的地位,而明年的竞争将集中在一、二线品牌之间展开。这是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中国家电网共同举办的“2005冷冻年度空调盘点暨流行趋势发布会”上透露出的信息。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推出了“2005空调年度白皮书”,该白皮书是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106个城市、750家专营、百货商场月度空调器零售监测数据统计整理后做出的,对2005年空调年度生产、销售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展望。 33个品牌在今年消失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蔡莹指出,2005年空调品牌竞争呈现残酷和整合态势,在生产成本、经销渠道、气候条件、成熟消费、库存积压以及行业强制性规定等多重挤压之下,品牌淘汰率明显提高。 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监测范围内,2005年度空调品牌共计63个,与2004年相比消失品牌33个;而在63个品牌中,重点城市市场占有率不到1%的品牌有48个,占全部品牌的76.19%,市场占有率低于0.01%的有29个品牌,占全部品牌的46.03%,至少一半品牌在2006年度有消失的可能。 与2004空调年度相比较,2005空调年度不仅整体品牌数量有所下降,品牌集中度也在提高。2005年度排行前25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为98.75%,高出去年同期1.72个百分点,只给剩余品牌留下1.25%的生存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显示,与2004年相同的是,在全部品牌排行和国产品牌排行中,前三甲依旧为海尔、美的、格力三大企业。尽管2005年度整体环境对空调行业的发展有所影响,国内市场压力普遍增大,但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第一集团的三大企业仍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份额,特别是海尔空调,在国内多个区域市场占据着市场主动权,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美的空调2005年度出口成绩显著。此外,志高空调经过几年磨砺,站在了第二集团军的前列。 蔡莹认为,整体看,空调品牌的竞争态势可以归纳为:一线品牌市场地位继续得到巩固,二线品牌竞争激烈且与一线品牌市场份额仍有一定差距,剩下的品牌一部分在力争进入二线品牌阵营,另一部分在生存与消失中苦苦挣扎。

国产品牌市场优势明显 监测结果显示,2005空调年度,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稳固,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8.0%和72.16%,进口与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与2004年相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4%左右,其中,日系品牌变化幅度较小,韩系个别品牌市场萎缩明显,韩日系列品牌销售量、销售额市场份额2005年在20%—27%之间。 在国内变频空调市场的竞争中,由于技术因素和产能因素的制约,参与品牌明显减少。整体品牌为13个,分体9个,柜机9个,品牌市场集中度比非变频产品高。监测数据显示,海信、海尔在变频空调市场以绝对优势名列前茅。 蔡莹认为,新品推出速度和数量实际上是在考验生产企业研发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2005年上半年,格力、美的、海尔、志高等国内品牌新品推出数量和力度都大于进口合资品牌。

明年淘汰率进一步提高 该白皮书对2006年空调市场的销售预测是:整体销售规模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全年空调销售量增长幅度将保持在5%左右,销售规模在2200万台—2700万台左右。同时,品牌竞争将出现新格局。整体品牌数量与2005年度相比将会有较大幅度减少,具有相应销售规模的品牌会减少到25个左右,品牌淘汰率进一步提高。 在空调整体规模变化幅度较小和参与竞争品牌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明年的市场份额将会重新分配,竞争的企业将主要是今年一、二线品牌。白皮书指出,竞争规模、市场范围、激烈程度都会有所增加。竞争将集中在产品的节能、健康、技术等空调本身因素上。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会有所提高,处于空调生产产业链上端的压缩机生产格局将有较大变化,价格因素的作用将逐步减弱。竞争结果将使中国空调生产行业逐步进入“少品牌、大规模”发展阶段,但至少几年之内,行业寡头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在空调的经销渠道方面,蔡莹认为,经销渠道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生产企业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新的竞争将会逐步在三四级城市展开,整合、兼并原有销售渠道将成为主要连锁企业快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