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西安经济发展的引擎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70亿元,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163家,有5家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集成电路、软件、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施了近百项重大科技项目,一大批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
1月11日下午,西安康鸿公司与荷兰英纳威(Inovix)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和长期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内,康鸿将通过英纳威公司向欧洲出口1.2亿美元的压电产品。由西安科技人员创办的康鸿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是国内压电产品的领先企业,拥有30余项国内外专利,曾经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称赞和鼓励。
西安海天天线和大唐电信共同合作,注册成立了嘉载通信有限公司。比亚迪的F3汽车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创新中国”的盛典。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投资2.5亿美元建设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备受各界瞩目。国家生物医药出口基地在高新区批准建立。致力于集成创新的陕西工业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璨若星河。目前,已有英特尔、英飞凌、应用材料、美光科技、爱尔微电子等三十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投资西安,标志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走上了自主创新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吸纳国际技术、人才、资本的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防工业的科技优势,加大市场配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力度,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支撑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36%。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分工合理、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辐射中心。
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领域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吸纳外部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63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方阵。全市涉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中,产值过50亿元的2家,产值过10亿元的16家,产值过亿元的118家。上市企业已达26家,其中8家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挂牌交易。
我市借助科技资源优势,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重大技术成果为核心,重点支持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规模大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十五”期间,实施了近百项重大产业化项目,造就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企业。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轴流新叶型开发为切入点,提高轴流压缩机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不断完善提高透平能量回收装置的效率,各项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不仅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外汇。西安标缝公司,是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典型;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创办的西部超导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唯一超导材料产业化基地;西安宏源视讯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数字化虚拟演播室———
“十一五”是西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抢抓历史机遇,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是西安加快发展的优势和希望,决定着西安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西安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60亿元,年均增长23.5%,使西安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城市,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辐射中心,西部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