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将年产空调压缩机千万台
一方面,格力管理层的年轻化已开始提速;另一方面,61岁的朱江洪接管格力集团后,也试图将格力电器的经验复制到母公司。格力曾被看作是“两个人的格力”。这“两个人”———格力集团现任董事长朱江洪和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曾因其在家电制造领域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一度被传为神话。然而,“两个人的格力”也在悄悄变脸。一方面,格力管理层的年轻化已开始提速;另一方面,61岁的朱江洪接管格力集团后,也试图将格力电器的经验复制到母公司。“两个人的格力” 谈到格力电器的成功,TCL集团副总裁王康平曾表示:“格力电器1995年的供应商筛选和独特的经销商代理制是其成功的秘诀。” 业内更盛行的说法是,格力的成功是“两个人的成功”———董事长朱江洪和总裁董明珠的成功。从质量和管理角度,朱江洪提出的筛选工厂是质量的根本保证,而董明珠创造的“共同体”模式创造了家电营销的新模式。 对于“两个人的格力”的说法,朱江洪似乎并不避讳,表示:“格力的成功,说到底是人的成功,是管理层的成功。” 格力的管理层被认为是各家电企业中最为“简约”的,在珠海总部工作的管理人员只有300多人,其中中层干部只有七八十人。
不过,“两个人”的格力正在悄悄变脸。据悉,目前朱江洪直管的只有制冷技术研究院、投资证券部和2004年新收购的格力小家电、凌达压缩机。而董明珠则统管生产、营销、行政等其他部门,其手下有两位副总裁和5位总裁助理协助管理,2006年新提拔的总裁助理就有2位,其中最年轻的分管采购和物资库的刘俊只有30岁。这表明,格力管理层的年轻化已开始全面提速。 格力电器原副董事长陈元和调离格力电器后,今年10月底,董明珠兼任副董事长,业内揣测这将是格力电器新老交替的关键一步。不过,董明珠强调:“朱董的任期不会受年龄的限制,只要身体允许我们都不希望他离开,接班的事情应顺其自然。” 与此同时,历经了中层出走的风波后,格力电器利用股改的机会来对几百位中层干部进行了首期股权激励。据悉,如果2006年和2007年格力电器的净利润年增长依然保持在10%,第二、第三期的股权激励也将兑现,三期的总激励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4.9%,按照今年前9个月的势头,第二期激励行权已成为必然。 除了格力的管理层,格力还在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格力也是经销商的格力”,目前格力全球经销商总数超过了3000个,在全国范围由27个区域销售公司管理,这些经销商成为格力模式成功的关键。为了加强对核心经销商的控制,格力电器通过向核心经销商定向增发的模式,将核心经销商的利益与格力完全捆绑在一起,使其可以享受格力电器发展的成果。 这样格力的经销商从区域销售公司的股东变为了格力电器的股东,其主人翁的角色进一步得到强化。“加减”辩证 在历经“父子之争”的风波后,随着朱江洪今年下半年执掌格力集团,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的新蓝图也浮出水面。
实现集团扭亏成为当务之急。成立于1985年的格力集团一直坚持“母公司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商贸和房地产是其三大主业,在最初的产业布局上格力集团的起点是很高的,从工业中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凌达压缩机,到利润丰厚的燃料油贸易,以及码头和房地产开发,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到2003年却开始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由此发生了母公司占用子公司资金的情况。在接受本报的独家专访时,朱江洪透露了“减法”方案,即坚决退出存在经营风险和盈利能力差的行业,格力集团旗下的罗西尼表业、格力磁电以及从事燃料油贸易的珠海格力能源贸易有限公司都将被砍掉,只保留格力电器为首的工业板块,从事码头和仓储管理的和通港务有限公司、和通仓储有限公司,以及有众多土地资源的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在朱江洪看来,能源贸易和手表虽然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利润,但都存在经营风险;而房产和码头只要有土地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近期的投资将全部围绕空调产业展开。
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的短期目标是将格力的成功从家用空调延伸到商用空调,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占据全球家用空调市场30%的目标;长期目标则是凭借空调单一产品进入“世界500强”。在董明珠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格力成功经验的延伸和复制,关键是完成从家用空调向中央空调的跃进。
记者获悉,去年,在家用空调领域格力就超过韩国的LG成为全球第一;今年将实现至少1300万台的销量,领先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在中央空调领域,格力虽然掌握了离心式、数码多联式等领先技术,但在市场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记者了解到,美国的开利、约克和特灵,日本的大金在该行业投入重兵,目前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都拥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开利的中央空调年销售收入将达到近80亿美元,而国内只有海尔、远大、美的、格力等少数企业抢占了国内市场不到20%的份额。不过,在朱江洪看来,中央空调的制造必然将向国产品牌转移,未来5年将是国产中央空调的快速爆发期。目前格力为中央空调配套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期工程都已竣工,今年年底第七期工程也将开始建设。与此同时,格力在家用空调领域也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为此,在重庆布局后,2006年10月17日,经过长期的考察,格力年产能达300万套的合肥基地开始动工兴建,这一项目将使格力的年产能达到1500万套以上。 为空调配套的压缩机、漆包线等基地也于11月10日在珠海斗门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超过1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空调压缩机超1000万台、电机2200万台。
(空调制冷大市场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