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节能迫在眉睫,“绿色商场”渐行渐近
宽敞明亮的商场竟然是公共建筑中的头号“能源杀手”——这并非危言耸听。有机构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商场建筑的能耗最高,是平均值的6.4倍,而居住建筑能耗最低,只有商场能耗的1/20。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结果,不仅与用能习惯有关,更与商场内的能耗设施有关。统计分析显示,单栋建筑能耗的组成包括空调能耗、照明插座、动力设备和其他能耗。在商场中,空调能耗和照明插座是所有能源消耗的“大头”。节能专家由此建议,有必要提高空调设备和照明系统的效率,以便降低商场能耗。
事实上,打造“绿色商场”已是大势所趋。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两部委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方案规定,到2014年,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必须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商场节能,迫在眉睫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主要目标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部分。该方案对“十二五”期间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的绿色行动提出了量化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评出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为556项,总建筑面积约5.57亿平方米,相对于10亿平方米的规划量而言,发展空间依旧巨大。正因为此,方案出台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人士坦言,10亿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的任务量十分繁重,如果不通过强制手段根本没有办法完成。
根据新方案,推广绿色建筑,公建设施首当其冲。所谓公建设施,包括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保障性住房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以上建筑自2014年起,必须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另一方面,进行节能改造也是商场自身发展的需求。一家商场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实体商场面对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营运成本也是实体商场自救的一条途径。而在营运成本中,建筑节能的作用不言而喻:“开两盏灯还是开一盏灯,空调设置在26℃还是24℃,看起来只是小变化,但到了电费单上,可能就是成千上万元的差距。所以,在不影响购物舒适度的情况下,明智的经营者肯定会选择‘绿色商场’。 ”
“越亮越好”不再流行
Zara南京西路店是该品牌2006年进入上海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在经历数月闭门整修后,近期重新营业,并给出“上海形象店”的新定位。奇怪的是,这家新店没有采用很多品牌形象店所推崇的富丽堂皇的照明风格,而是选择了优雅低调的节能照明。店员表示,希望用这一设计区别于传统的“越亮越好”照明方式,营造独具一格的购物氛围。
“越亮越好”不再流行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灯光设计师施雷告诉记者,前几年店铺灯光设计中有舞台化趋势,即大量使用原本舞台上的射灯、聚光灯等。事实上,这些灯具并不适合所有的商场。比如镶嵌灯、射灯、聚光灯等装饰效果华丽,但大量使用后,灯与灯之间的光束会“打架”,产生光污染;尤其在以服饰为主的店铺中,过多的聚光灯会改变服饰色彩,又会增加顾客焦灼的心理感受。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国家对室内照明设计有相关标准,合理的灯光设计既要达到一定的照度(即照明效果),又要环保节能。一般而言,灯光设计每平方米参照功率应控制在12瓦以下,但部分商场内每平方米参照功率超标近2倍。